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志愿随笔:17日4000公里之行勇者之道也

 

2017-08-17 10:1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自2017年7月22日从太原站上车,到8月7日赶到图木舒克市50团团部机关听取讲座。共计17日,路程超过4000公里。

  4000公里,听起来很吓人,不过是三天两夜的硬座,难计次数的摇头脑。17日,半个多月,两个多星期。对于学生们而言不过是迷迷糊糊的两个双休日罢了。然而17日,四千多公里,真的不短,真的能学会很多。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在王昌龄的笔下看到的是凶悍的外敌和雄壮的景色。但于大多数人而言,提起新疆,首先想到的是戈壁,是沙漠,是干旱,是闭塞。一路行来,周围的景色比幻灯片变化的还要大。土地上的翠绿换成了浅绿而非黄衫,空中不见漫天黄沙而是一抹碧蓝如洗,心旷神怡。远处一抹雪白,是天山,是生命之源。近处几道亮色,是风力发电机,是新城发展的能源心脏。自然与人工,本是极突兀的冲撞,却无比和谐。

  17日,除了赶路,我从未停止惊讶。我见到远比自己母校还要广阔的新疆师范大学的分校区,我尝到几乎可以让人融化的甘甜的瓜果,我能够和仅仅几面之缘的新疆店员交谈甚欢。这里竟没有凶悍的暴恐分子,这里也不是低矮的平房,这里与内地一般用微信和支付宝也能畅行无阻。惊讶于为何这里一片安静祥和?为何此处亦是美丽富饶?为何自己会因此惊讶?因为曾经对此处怀有偏见,因为对此处一无所知,因为偏见源于无知。因为无知,所以自大。怀抱着内地比新疆发达太多的想法,以一种悲壮的心理走向一个自己认为的“不毛之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现实会教会所有的志愿者究竟何为“志愿者”。“志愿者”,乃是行于志向愿景之路的勇者。内心所想,只应当是自身志向所指,愿景所述。所谓荣光,是他人,是社会所赐予。吾等只当以信念为驱动,躬身而行。放低身子,学会谦卑。伸出双手,只为奉献。背上扛起责任,伸手不为索取,勇者之道也。

  4000公里,一路的敬服。曾经的偏见在50年前的新疆是适用的,戈壁,沙尘,干旱。然而如今的翠绿从何而来?高楼大厦怎的拔地而起?刚刚抵达民兵训练基地时,看着景色优美的五家渠市,我不停赞叹。赞叹人力之强大,赞叹将戈壁摩挲成玉石的兵团前辈们能造就如此胜景。然而在故宫前,我也有过同样的赞叹。那不过是一个孩子对伟大事物的赞叹,更多源于新鲜。然而当我两次走进团史馆,看到曾经的前辈们是在怎样的一片土地上战斗,看到老旧的生产工具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心中的赞叹,便成了敬佩和叹服。兵团人,即使就地转业,也不过是以另外一种身份,另外一种形式,在为国家战斗。而这场战斗,不会输。因为我们背后是万众一心的兵团人,和一个无比强大的国家。

  曾经的党员团员,只能在破旧的茅草房里上课,地上干枯许久的备用煤油灯似乎也能讲述出一段艰辛的故事。然而如今的我们已经能通过科技影响天气,能在沙漠开拓绿洲。谁言人力不可胜天!倘若有朝一日能与先辈们碰面,我会迫不及待地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前辈们,这盛世,如您所愿!”

  17日,4000公里。脚下的路未必长,迈步之日也不算久。然而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却也不曾少几分。新疆在发展,和国家一起发展。新疆在进步,和青年共同进步。然而新疆地大物博,发展缓慢是现实。新疆暴恐、分裂、宗教问题难以回避。英才羽翼丰满不愿回巢,人才缺乏也是实际情况。然而一个城市的发展不是为了将更多的人输送出去。在我们面临艰苦环境的时候,应当想的不是我们如何离开,而是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让更多的人留下来。发出声音,发出更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们曾经对新疆的认识错了!”用更有力的双手去挽留人才,让他们试着在曾经的故土上开出花儿来。我的志愿者之路还有很久,希望在这里,能开出一朵称得上美丽的花儿。(曲博轩)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