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坚守高原守护孩子们的梦想与未来

 

2021-03-17 11:1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从烟雨江南、十里秦淮,到千山之巅、万水之源,我告别了本科时代,以教师的身份走进了中学校园。在青藏高原,我望见了最蓝的天空,遇见了最澄澈的心灵,展开知识与梦想的翅膀带领孩子们飞向更高的地方,一起俯看这个世界多么宽广。

  相遇相知,构筑师生情谊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对我而言一直是个遥远的地方,似乎是仅存于脑海的难以到达的天际。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我才发现,这些生活在与蓝天相连的高原上的孩子们,大多奔驰于广阔草原,与牛羊朝夕相伴,对于他们而言,遥远东方反倒成了他们更遥不可及的神秘远方。

刘启凡在数学课堂上。刘启凡 供图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踏上讲台,当我做来自南京邮电大学的介绍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发出了“哇”的惊叹,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与孩子们约定,要在初一阶段打好基础培养数学兴趣,共克难关。

  一下课,孩子们就围住了我,问了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老师,你们学校是不是有很高很高的房子”,“老师,你过来坐飞机了没有,你坐飞机怕不怕”……我笑着回答孩子们的疑问,真切感受到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也让我更加坚定地想要尽己所能去付出和奉献。从孩子们一双双充满惊喜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期待,更看到了求知的欲望。

  不屈不挠,尽显少年韧劲

  初到学校,我发现学生们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我的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挑战。生活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模仿能力。比如很多学生能快速地复原一个打乱的魔方;学生通过平时观察,竟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如何使用教学电脑……通过与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交流,我明白了,这里的小学大多是纯藏语教学,孩子们只是基础不牢固且缺乏学习方法罢了。身处高原牧区的孩子们天真质朴,他们尊敬师长,对学习知识充满了渴望。

刘启凡课间与孩子们合影。刘启凡 供图

  于是,我决定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们学习数学的乐趣。我搜集整理了大量形式多样的课件、视频、游戏等,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拓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听课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我尝试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分层布置作业,精心选择了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得每一位学生能从习题中享受独立克服难题的成就感。

  教学效果非常显著。有个学生原先听不懂我讲课,后来一下课就带着几个熟悉汉语的小“翻译”,来到办公室向我请教课堂知识,慢慢地他跟上我的教学节奏;还有一位女生,生病住院期间仍带着数学书每天通过微信向我请教数学问题,主动让我给她布置习题,并让我批改;在期中考试过后,一名又高又壮的大男孩红着眼眶对我说,虽然他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成绩,但他已经喜欢上了数学这门课程。

  我希望能在这不长的时间里,努力挖掘他们心中的理想与信念,尽情释放这些高原牧区孩子们骨子里的那股韧劲,相信他们一定未来可期。

  亦师亦友,走进心灵深处

  要想更多地了解学生,最好的方式便是走进他们的课余生活。

  除了授课,我还会在晚自习或者下课时,给他们讲讲我的经历,我的大学生活。于是,我与学生们渐渐亦师亦友。学生们也很愿意和我交流,给我介绍藏族文化,给我介绍藏族美食,给我介绍他们的家乡,甚至还想让我学一学他们的藏语。

  2020年的最后一天,我受邀参加了班级的元旦晚会,与孩子们一起展示才艺。在轻歌曼舞中,度过了那令人难忘的一晚。

刘启凡走进宿舍与孩子们一起聊天。刘启凡 供图

  与孩子们拉进距离的另一个妙招就是走进宿舍。在宿舍里,我成了他们倾诉的“大哥哥”。从一次次聊天中,我了解到这些孩子们都是第一次远离家乡来到省城上学。由于路途遥远,他们寄宿在学校,忍受着孤独和思乡之情,他们需要我的陪伴和倾听。

  临近寒假的最后一堂课上,孩子们非常紧张地问我下学期还教不教他们,甚至要我发誓不许骗他们。带着如此的“宠爱”,我自然希望为孩子们倾尽一切。我总在想,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我的付出孩子们能否感受到,我带来的知识和见识他们能否真的理解和接受。但从他们对我的不舍、为了不让我失望而做出的努力,我渐渐明白,孩子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我表达着喜爱与感恩。

  我决定坚守在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守护孩子们的未来。

  (作者:刘启凡,南京邮电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青海分队成员,目前于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支教,担任初一年级数学老师。)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