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1 15:2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19年7月,在志愿者培训会场上,西部计划志愿者们一起唱响了这曲青春之歌,立志为西部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很幸运,我也成为了其中一员,和五位同伴一起走进鄂西,加入了七里坪中学的大家庭,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初到学校,目光所及的是洁白的墙面,砖红的柱子,两百米操场周边围着一圈建筑,便构成了整个校园。
教学楼看起来很新,教室里的硬件设备齐全又实用,我心想:这样的条件孩子们给予我的正向反馈让我触摸到存在的价值感。教师节收到来自学生的爱心长信,时不时收到学生们塞给我的各种糖果和惊喜小礼物,分秒之中都可能藏着许多意外和感动。哪里还需要我们支教呢?随着深入了解,便慢慢发现,学校没有我想象中的闭塞,孩子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全寄宿管理模式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位以及师资力量的匮乏,才是他们面临的更大问题。语文是一门能够接近学生内心世界的学科,通过阅读学生记录的生活近况和所思所想,我初步了解到他们的性格和世界观。我在每篇周记后写下评语,或鼓励,或感慨,或建议,以对话的方式去走近他们。
虽然无法弥补这里许多留守儿童家庭的缺失,却能够从亦师亦友的角度用爱去陪伴他们的成长。渐渐地,我感受到了,支教带去的一些影响。
孩子们是需要我们的。我是他们的老师,以教育者的情怀帮助他们收获知识。我记得和小董同学的故事。最初和他沟通的时候,他总是不理我。后来才知道小董同学不会讲普通话,所以很少开口说话;他认识的字不多,写字都是照着样子画出来,甚至连拼音和声调都弄不清楚。我很震惊初二孩子的水平竟然还只停留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于是每到语文早读的时候都会花一部分时间教他读拼音,认汉字。时间一天天过去,我明显感觉到他的学习态度正在积极地发生着变化。这之后的每一次抄写作业,小董同学都书写得工工整整还能按时上交。慢慢地,小董同学能主动和我交流了。陪着孩子们不断进步,不正是支教的意义所在吗?
孩子们是需要我们的。我是他们的长辈,以负责的态度引导他们端正三观。我记得和小余同学的故事。有一天负责收班费的同学过来向我求助,说班费丢了一百八十元,不知如何是好。教室里没有监控,直接在班里询问肯定难以取得效果。但我发现走廊尽头的一个摄像头正好能模糊地捕捉到班级中间前三排座位的影像,于是我通过排查时间段,去门卫室调取监控反复查看找到了小余同学。但监控画面里她的人像十分模糊,找她出来谈话时无论是动之以情,还是晓之以理,她都不承认,甚至哭得非常委屈。于是我选择了相信她,在班主任的调查中,她最终承认了。当时我心里五味杂陈,失望,难过,种种情绪涌上心头,可我认为她依然是可塑的,于是在某一天早自习下课之后,边给她做早餐边和她聊今后该如何为人处事,以及如何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后来,小余在我布置的命题作文里写道,家里没有人在乎她怎么样,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社会关系的悲观认知。我写下了很长的评语,努力让她看见世间更多美好的侧面。之后,我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她的学习情况,不让她觉得自己被老师用有色眼镜看待。
在离开服务地的时候,小余在明信片上写道:“您真的是一位很好的老师,您遇到事情总会跟我们讲道理,我最喜欢您了。我一定会努力的,不会辜负您。虽然我不是最出色的学生,但您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愿我的祝福让您多一点欣慰。”
我想,我们的关注和引导,总归能对她们人生选择和成长道路产生正面影响的。
他们是需要我们的。我是他们的姐姐,以真诚的关怀陪伴他们成长,我记得和小刘同学的故事。父母长期都不在身边,她从小学起便生活在托管机构里。小刘同学每周都会找我来聊天,或是班级情况,或是内心所思,或是未来所愿。她说很愿意向我表达。有一天体育课上,小刘同学突然晕倒了,班里的同学迅速找到了我,我让队友将她抱回宿舍,量体温、喂糖水、盖好被子让她好好休息。后来才得知小刘同学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名第一,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多,经常一天只吃一两顿饭,导致身体营养不良。为了给小刘同学补充营养,我经常给她炒面条、煎鸡蛋、煮麦片,同时跟她讲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和她一起“认认真真”地吃早餐,霸道地“命令”她不能少吃一顿饭。
小刘同学给我写过一封长信,她说:“很抱歉,这一年给您添了不少麻烦,打扰了您许多。很感谢每一次的打扰,您都不厌其烦,还耐心地为我们解惑。您的到来,更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我灰暗的生活。”
我仅仅是一道微弱的光而已,但能够成为她心中的一束微光,也是我的荣幸呀。
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守护着这里留守儿童们的成长,和他们一起长大,哪怕只能带来一点微小的改变,我也十分知足。
(作者简介:陈若千,女,华中师范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副团长兼恩施分队队长,服务于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七里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