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把最美好的一年安放在雪域高原

 

2019-06-11 15:3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来到拉萨后,我知道这里海拔3700米,这里的空气稀薄,这里的阳光会灼痛皮肤,这里的牦牛毛发会长到落地,这里没有水稻小麦,这里的食物风味偏辣,这里的远山常有白茫茫的积雪,这里的夏天也要穿长裤和外套。我也曾看了最美的云,最蓝的天,也见证了最真实的信仰,最淳朴的热情。

图为位于拉萨市达孜区的支教学校。南以离开工作室 供图

  要是一个游学者,经历这些也算不虚此行了。可我,是个支教老师,是个要把最美好的一年安放在这里的志愿者。

  我不禁常常向自己发问:这一年的终点在哪。

  第一次告诉学生我的志愿者身份的时候,二年级的藏族小娃娃像第一次听我讲课一样,眼睛忽闪忽闪地那么看着我——听得到但是听不懂。“志愿者就是愿意主动帮助别人、而不求回报的人。大家明白了吗?”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讲,想顺着这个知识点,再提一句支教老师也是志愿者的一种,就问了孩子们什么是支教老师。这一次孩子们却很积极,甚至很激动,一半的学生都举了手。还没等我叫起一个来回答,有个嗓门大的学生卯足了劲儿喊道:“我知道什么是支教老师!就是那种待一年就走了的!”我先是惊诧,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然后眼眶开始湿润,鼻子一酸,差点没忍住。后来的半节课,我开始讲我们的支教团,讲我们的大学,却怎么也绕不开孩子口口声声说的一年。仿佛一下子,日子不再是一天天长远,而是数着一年的光景,看那离开的时刻还有多久会来。

  像是孩子问了我,这一年会留下什么。

南开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团成员夏上为孩子们上课。南以离开工作室 供图

  因为是寄宿制学校,孩子们晚上都要上自习。而晚饭又吃的早,吃完饭离晚自习还有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多数孩子会去操场玩。研支团的两个队友找到我说,想一起给班里的孩子们培优补差,就是在晚饭后给孩子们讲数学,每天四十分钟,相当于一节课。

  第一次给孩子们补习时,他们都恭恭敬敬地坐着,低着头,可能在想这个教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的老师,教起六年级数学来是什么样子。我并没有讲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展示了几个趣味数学问题。一个是“鸡兔同笼”,一个是火车过桥,还有几种典型的简便算法。我想告诉孩子们数学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也是很有趣的。我每解出一道题,孩子们就瞪大了眼睛,一个劲儿地鼓掌,也不知道听没听懂。

图为孩子塞给南开大学研支团西藏分团成员夏上的小纸条。南以离开工作室 供图

  临近上晚自习课,他们就回去了。有个女孩子走在最后面,慢慢迈着碎步子。看我来了,一把塞给我一张纸条,扭头就跑了。纸条上写着:“谢谢夏老师给我们补课,夏老师讲得很好,我现在开始喜欢数学了。我们会好好学数学的。”没有署名的这张纸条,忽然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这个女孩让我想起了二年级的212个孩子。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和相处,他们知道了天牛是种害虫,知道了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知道了有霾的天气要在室内玩耍,知道了吐痰要先用纸巾包住,知道了中华大家庭有五十六的民族,知道了外面的世界也精彩纷呈。

  就算我走了,这些他们也都还会记得。

  第二天,我还是教着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和六年级的数学,但心情却明朗了很多。

  这一年,慢慢发现支教二字开始饱满、甚至沉重起来。

  有个学生,我一直以为他是叫扎西来着,后来发现扎西是另外一个孩子。

  十二月份的第一个周末,达孜区项目办组织西部计划志愿者去塔杰乡主西村慰问留守儿童。村子不远也不近,从县里开车近一个小时就能到。

夏上和程老师一起到六年级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并合影。南以离开工作室 供图

  走进第一户做调研慰问时,我惊讶地看到了自己的学生。当时我内心有些愧疚,羞愧于不了解自己学生的家庭情况。我想喊他过来说说话。我叫“扎西”,他远远站着,只笑着,没有应我。当听到在里屋的奶奶用藏语喊他的名字时,我才发现记错了也叫错了他的名字。

  志愿者和项目办的工作人员坐在他家的沙发上,开始聊这个家的情况。奶奶搂着孩子,一边说,一边揉着眼睛。问到这个孩子的爸妈时,奶奶抹了抹眼角。从村长的翻译里,我们知道,爸妈在拉萨和县里工作,而那个出去的孩子,其实是领养的。感觉空气像是凝固了,我不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慰问活动结束了,我了解到,这个村子有八九个儿童,其中有三四个孩子或是领养的,或是双亲离异而被撇给奶奶、舅舅抚养的。

  周一上课的时候,我开始关注那个被我叫成“扎西”的孩子,而他和以前不太一样了。他上课的时候开始看着我听讲再不做小动作了,也开始交作业了,并且写得字工整得让我感到惊讶。我开始表扬他,鼓励他。

  张老师是我的队友,教这个孩子语文。在一次聊天中她告诉我一些教学感悟:“班里有些孩子平时很调皮,其实他是想引起老师们的注意。老师们关注到他了,他就会很听话,就能很认真学习。”

  看来“扎西”就是这样的孩子。他在我的关注下,开始认真学习了。这就如同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只有那样,另一棵树才会因风摇曳,另一朵云才会飘向远方。

  这一年,不及人生路上匆匆一瞥,却也是寻梦路上必经的一段。

图为在庆祝六一活动时,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们。南以离开工作室 供图

  年前,很多志愿者都回了家,我们研支团五个人还在学校里给六年级学生们上课。天很冷,人很累,也很想家,但我们还是留下了。六年级3班的数学老师休了产假,我临时给他们班教十天数学课。

  和我预想的一样,孩子们听得懂我的教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学习数学有了兴趣。一次连堂课后,我给他们放歌听,想调节一下课堂气氛。怕他们理解不了歌曲的大意,我就把歌词投放到屏幕上:“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地仰望”

  在歌声中,我望向全班同学,望向他们泛着高原红的脸,望向他们渴求的眼神,问着:“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作家、军人、美食家、教师、科学家......仿佛十年前的自己也这么说过。在雪域高原,天寒地冻的时候,这里的梦想,还是那么五彩斑斓。

  “梦,是要我们去追的。现在的我们,要一直向着自己心中梦想努力爬,努力跑!”

  我希望他们在多年后还记得这首歌曲《蜗牛》,每每听到的时候,还记得梦开始的地方。

  这一年,终究是一年。

  我一直在想,这一年的价值会在哪里。可想着想着,时间就开始催了。

六一儿童节活动上,孩子们正在准备歌舞节目。南以离开工作室 供图

  上个月给孩子们提前庆祝六一,他们高兴极了,把心爱的衣服或者新衣服都穿上,在庆祝晚会上给好朋友们看看,仪式感十足。

  那天我也很高兴,拿了相机给各个班的晚会拍照。去了自己教的五个班,二年级的小朋友在班主任的组织下,戴着礼帽,吃着蛋糕,跳着舞,热闹得厉害。拍照的时候,我还被抹了一脸的蛋糕!

  来到六年级的时候,走到程老师的班级,他不在。六年级的大孩子们自己提前把班级布置好了,桌子椅子靠墙,中间摆着蛋糕和吃的,教室的一体机里放着音乐,气氛也很热烈。我站了一会,找角度给他们取景拍照。一首歌完了而之后,接上的是《栀子花开》。

  当《栀子花开》的前奏响起,当我看见那个补课时总是调皮的男生整理他的衬衫领口,当我看见那个平时安静极了的女孩穿着她心爱的干净衣服,我真的不知道,他们不穿校服的时候,是这么帅气,这么漂亮。我想到他们就要毕业,奔赴下一场青春盛宴,想到他们在多年后也要成为家庭和社会砥柱,扛起生活的大梁。

  突然之间,热泪盈眶。

  我才发现,我爱这里的每一个孩子,不管是一年,还是以后。

  来支教之前,有朋友跟我打趣说:“你就这么去支教了,还去一年,该不会以后就当个教师了吧!”现在想想,我觉得我真的会。(南开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团 夏上)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