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7 11:2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今年是西部计划实施的第十五个年头,十五年来,河南工业大学先后有千余名应届毕业生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其中214名毕业生分赴新疆、西藏、甘肃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涌现出了马忠义、李琨、黄晶、祁帅等一大批优秀青年志愿者,他们扎根西部,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默默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精神,在西部基层的人生历练中,唱响西部青春之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近日,中国青年网西部计划频道将集中展播河南工业大学优秀志愿者事迹,并以此激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投身祖国西部的志愿服务事业中,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张艳杰,女,汉族,河南新乡人,河南工业大学理学院数学专业2011届毕业生。曾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工师、乌鲁木齐德坤公司工业园。现工作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第一中学。
当初,张艳杰怀着“远游千里践古训,秉烛万卷始观心”的坚定信念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同学和家人都劝告她可以选择其他更好的工作,可她说想去新疆,因为梦想所系心不变。张艳杰清楚地记得,当她询问父亲能否报名参加西部计划时,父亲只告诉她一句话“你长大了、成人了,自己的事自己可以决定了”,她当时有想哭的冲动,因为父亲知道女儿的心。一路走来,虽然坎坷波折不断。但在新疆的几年里,她工作着、学习着、生活着、收获着,也始终“感动”着。
走进校门当老师
那年在校团委老师的陪伴下张艳杰到达乌鲁木齐,开始了新的生活。她踏出校园离开家,第一次独立自主的工作和生活,满怀期待又心情忐忑。不过,人长大了,都要学会独自面对生活。在兵团党校的日子,张艳杰了解了兵团先辈们创造的奇迹,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她从陌生到熟悉,甚至还有点当学生的感觉。这里有和张艳杰相同梦想的人,他们在共同培训中彼此交流,诉说心中的美好与依恋,志愿者在经过短期培训后便各自奔向自己的岗位了。张艳杰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由最初的一名学生变成了建工师一中的一名老师。说实话,张艳杰觉得自己还在学生圈里,担心自己没经验教不好学生,但她又明白服从需要才是志愿的含义,只好硬着头皮到建工师一中上任了。
学校就是她的家
刚到这所学校时正好是暑假,学校在安排好张艳杰和其他志愿者的食宿后,并没有布置具体的工作。和张艳杰一起分到这所学校的是一个家在新疆的回族女孩,两个人常一起吃饭,热心的回族女孩常常带着张艳杰熟悉新疆的环境。因为学校房源紧张,只好给她们两个安排地下室住宿。闷热,干燥的环境已把人消磨的筋疲力尽,然而最郁闷的却是没有手机信号。家里打电话往往找不到张艳杰,张艳杰也不敢把这事告诉家里。开始的那几天,家人、朋友纷纷打电话给张艳杰,说不行就回来吧,可她总说这里挺好。她想作为志愿者既然来了就要坚持下去,不能轻易离开,坚持下去就是胜利。炎热的夏夜,两个女孩就这样窝在地下室里,诉说着彼此的心愿,互相扶持。
很快,假期结束了,新学期首先进行的新生军训要求任课老师跟班参与,张艳杰和学生一起坐了四个多小时的汽车到军训的地方,继而进行了一周的军训生活。新疆夏季的中午烈日炎炎,太阳无情地烘烤着大地,热不可忍。虽然老师不需要训练,但张艳杰看着学生身着迷彩服汗如雨下,她禁不住地心疼。军训期间所有学生都进行了15公里的徒步拉练,她说:“那真的很累,可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笑容;军训结束,大家围坐在篝火边,一边唱歌一边舞蹈,那场篝火晚会很热闹,大家吃着自己亲手烤的食物,有说有笑,真的是一家亲大团圆。”
军训回来后就开始上课了,张艳杰教的是高一数学,当时还没有课本,有一个老师带着她去每个办公室借书,在这陌生的地方张艳杰有了归属感。虽然她不是师范类科班出身,又没有讲过课,生怕教不好学生,但是受到其他老师的鼓励,她还是大胆地走上了讲台。这里每个同事都很关心她,她听人说,“在这里一个月你就能认识所有的同事。”张艳杰一开始不明白这话的含义,后来发现同事们都很主动和她接近,经常带着她一起出去吃饭和逛街,这让她感觉找到了亲人,找到了家,深深的归属感让她忐忑的心安稳下来。就这样,张艳杰怀着一颗感恩祖国的心,且歌且行,从开始的怯懦、不适,一步一步的走来,慢慢的融入到了建工师一中这个大家庭中。
讲台感知师生情
张艳杰的教学时间只有一个月,开始她很不自信,总是不停询问其他老师讲授的进度、方法,没事时总去听听别的老师是怎么讲课的。那时候她每天都要备课,在上课前还要再仔细地在脑海里过一遍教学内容,从而把自己的所学给学生讲懂讲明白。可当看到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一塌糊涂时,起初她只觉得学生不认真,没意识到自己讲课的方式方法有问题。
有一天,领导突然找张艳杰谈话,说有学生反映她讲课有些问题听不懂,张艳杰瞬间感觉大脑一片空白,她想不通自己已经很努力讲课了,为什么讲课还是不行。领导对张艳杰说:“你就先别教课了,没事时去听听其他人的课,暂时管理实验室吧”。张艳杰真的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回到办公室她心情很低落,落泪了。另一位数学老师看到后问她怎么了,她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的脆弱,于是跑出了办公室,同事又跟着出来,她才告诉同事刚才发生的事情。同事笑嘻嘻地安慰她:“没事,肯定不是你的问题!我们想去实验室还去不了呢”。 张艳杰的这次教学初体验虽然只有短暂的一个月,但这个月里她充分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不易,同时回想起了自己老师的谆谆教诲。对教过自己的老师们,她特别想要郑重地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各项工作一肩挑
后来张艳杰想通了,岗位虽然换了,但作为一个志愿者的职责还没有结束,只是换个阵地继续战斗。管理实验室的老师带着张艳杰熟悉了一下有多少实验室又有哪些实验用品,然后放心地说:“这整栋实验楼就交给你了”。这一下子难住了张艳杰,她面对这么多实验室钥匙很无奈,一大串钥匙都没有标签,她不知道哪个钥匙开哪个门,无助的她只能一个个试了,整整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才完成了“对号入座”。学校实验室主要供学生做实验和老师上课时的演示实验,考试时也充当考场,开会时充当会议室。张艳杰要负责准时开门和关门,防止丢失实验用品和药品。到学生考试时她还要监考,当惯了学生的她这才体味到监考老师是最难捱的,什么都不能干,只能看着学生答题,有时看到学生们写的答案,张艳杰甚至急得很想替他们作答,这也许是自己还没完全从学生身份转变过来吧。
张艳杰刚开始接手实验室真的是什么都不懂,繁杂的管理制度和注意事项让她头疼。实验室物品及仪器的领用、借用和保管,仪器使用、保养记录,实验通知及完成情况记录,实验室卫生、安全、废弃物、有毒物的处理,基本药品耗材的领用、记录,教学实验课程的准备等都需要她逐一登记、落实。那一个月张艳杰不但要准备实验课,要把实验室遗留的档案整理、补齐、归档,还要去听课,只见张艳杰在实验楼中来回忙碌穿梭。这期间有件事她记得很清楚,有个原电池实验探究问题,要准备好一定浓度的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和稀醋酸,配置这么多的酸,让张艳杰很是为难,因为她高中学习的化学知识几乎全忘了。还好,实验室里来了几个生物专业的大四实习生,在他们的协助下,张艳杰复习了高中课程,顺利完成了实验准备。 一个月后,实习生走了,张艳杰只能靠自己孤军作战了,但她已明显有了几分底气。
后来为了更好的准备实验,张艳杰又用半个月时间了解每个实验室都有哪些设备,都能做什么实验,她从中发现物化试验很多而且非常有意思。虽然张艳杰不完全知道什么仪器做什么实验,但知识都是从不知到熟悉,经过她一番苦功夫,对实验室的工作越来越顺手了。期间她还要监考,每次考试都要监5到7场。局外人认为实验室没事可做,但张艳杰感觉自己快要忙死了,一直在连轴转,她笑称自己那时算得上“全能小帮手”。
志愿服务的生活有苦有甜,张艳杰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朋友,每个人对她都很热情、很关心,陪她逛商场,叫她一起去聚餐。热情与关爱让张艳杰感觉到新疆人的好。总的来说,工作累人但生活喜人。
在这里张艳杰见识到了天的广阔、地的宽广和人的美好。在新疆的志愿经历虽然没什么轰轰烈烈的作为,但让自己成长了不少。这种经历使她学会了知难而进,并将伴随她一生。张艳杰说,如果我们年轻时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不为自己留下难以忘却的记忆,我们的生命是不完美的。因此,她虽然一度回了老家新乡,但终因新疆给了自己生命的美而二返新疆。
尾语:
志愿者们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环境,恋恋不舍地与亲友分离,或许他们的选择遭到家人的反对、他们的坚持让朋友难过,也或许他们曾在踏上赴疆列车的那一刻犹豫过、面对环境不适他们也曾默默流泪……但是张艳杰认为自己的选择没错,坚持没错,因为在西部,她实现了自己的青春梦。这个梦给她带来了太多太多,她就是在这片梦想的土地上学会了勇敢、坚强、执着、乐观……也让她真切地体会到,青春岁月中交织的光荣与梦想,志愿服务中承载的心志和希冀。(许 森)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