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4 11:3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还记得给学生们上第一节课时,我(华中科技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宜蔓)跟他们讲到朱光潜审美的三境界:真、善、美。求真而至自然科学,求善而至人文社科,我们可以尽其所能,在这两个方面做学生们的引路人。可是当时的我却没有想到,最纯粹,最温暖的美的体验,反而是学生们带给我的。带着一颗奉献的心来到来凤时,带着做春蚕蜡炬的心登上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来凤县来凤一中的讲台时,我不曾想到,我得到的要远远比我付出的多的多。
乍见之欢
图为美丽的酉水河畔。李宜蔓 供图
乍见之欢,是酉水河畔依河浆洗的岁月静好,是暖入心底的朝阳落日,是恍若言叶之庭的女寝一栋天井小院。“山僧不解数甲子”,来到来凤一中,整个人似乎也变得和这里日日全优的空气一般澄澈温暖。备课、上课、跑步,宿舍、食堂、寝室,看似三点一线的生活,却正佐证了人间有味是清欢。
久处之幸
乍见之欢,不若久处之幸。
图为凤一中高一(13)班学生们在课堂上。李宜蔓 供图
2018年8月30日下午6:35分,我在来凤一中高一(13)班上了支教的第一堂课。
在上课前,紧张到“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我向老师求助。“老师,我今天晚上就要给学生们上课了,可是教材还没有到,下个星期才到,我这个星期的七节课都不能上课,不知道要讲什么,求老师给我力量。”我的老师赵女士秒回,“别怕,学生们都是纯真的,你要努力真心相待,他们也会用真心回馈你的”“上课要记得保持课堂的生动性,无论讲什么,都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记住老师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你不要霸占课堂。”谢谢您,老师!那天我做到了。
我将歌声遗于身后
三个班,一百七十个学生,每周七天无休的课程安排,这就是我的支教工作。刚开始这个工作对我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之前也想象过这里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有一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会不会有一些因家庭原因造成的敏感胆怯,甚至于会不会比较叛逆桀骜?
图为学生为华中科技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宜蔓画的像。李宜蔓 供图
可是,当我每天登上讲台的时候,我看到了什么呢?向阳花一样的眼睛,从早上7:00上课到晚上10:20下课也无法磨灭的青春活力,跃动的,快乐的,朝气蓬勃,欣欣向荣。我讲得精彩,他们一双双大眼睛紧盯着我,我一时卡壳,他们善意相笑。每天上课,他们给予我初登讲台般的开心的;每节下课,他们总有各种问题与我探讨请教,总愿意交付我一份信任和热望。他们像王质笔下的灯花,“造化管不得,要开始便开。洗天风雨夜,春色满银台。”他们是忍冬花的茂盛,是南风的欣悦,是美与爱的渊薮。
等冬来,雪花开
在一日一日的备课上课中,学生们的期待和包容让我越来越自信。教师节的一幅幅画像,运动会时被学生喂了满嘴的橘子,月考时班级成绩名列平行班第一,甚或超过了重点班,这一切都让我前所未有地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让我感觉到爱与被爱。
感恩包容我慢慢成长的学生们,感恩一路指引我成长的老师们。在两条大河中间,在凤凰曾经歇息的地方,我终于听到了一种声音,磅礴,结实又沉稳,有如茁壮的牡丹迟开于长安。
(作者:李宜蔓,华中科技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现服务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来凤县来凤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