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放歌新时代 北大举行研支团20周年座谈会

 

2019-01-21 10:22:00   来源: 北京大学新闻网   

  日前,北京大学举办“燕行西部二十载,青春放歌新时代”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20周年座谈分享会。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张朝晖,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宝剑,青海省大通县朔山中学校长陈生祥和校内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历届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代表共聚一堂,回忆燕行西部的奉献岁月,展望研支团20周年新起点新征程。

  活动在纪录短片“燕行西部——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20周年”中拉开序幕。校团委副书记王一涵简要回顾了北大研究生支教团20年的发展历程和育人成果,并围绕项目办建设、志愿者培养和“支教团+”发展模式三个方面报告了北大研支团的未来工作规划。

  四名往届支教团志愿者代表讲述了自己的支教故事与感悟。第二届青海分团志愿者关欣表示在支教地的生活经历让自己能够更坚强、豁达、乐观地面对生活和工作。同样在青海支教的第五届志愿者冯楠讲述了她与支教地学生多年来保持联系、彼此成就的故事,认为一年支教经历为自己烙下了心系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底色。

  在新疆服务期满后又志愿延长一年到西藏支教的邵子剑围绕志愿者对当地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结合自己作为选调生在上海基层锻炼的经历,提出“关注远方、关注基层、关注国家,永不屈服困难,永远保持奋斗,哪怕前路只有微光,也会充满前行的希望”的观点。第十九届新疆分团的刘继是研究生支教团历史上第一位赴南疆地区服务的志愿者。他讲述了自己主动申请到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巴克墩村小学支教,在当地不断克服困难,探索国语教育新模式的故事。

  张朝晖回顾了北大志愿服务的历史,对20年来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向北大青年学子致敬。他表示,研究生支教团起到了激励青年知识分子永远跟党走的作用。志愿者应通过这一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化一年奉献为一生信仰,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展望未来,张朝晖希望北大研支团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开拓工作视域,回应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做党的理想信念的传播者。

  与会师生认为,志愿者的奋斗和坚守是时代精神的缩影。20年来,北大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们像胡杨一样扎根大地茁壮成长,像篝火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像河源一样接力奋斗传承不息,把党的事业当做一代代支教人的信仰和追求。继往开来,新一届支教团成员应当以历届优秀志愿者为榜样,砥砺求真、躬身力行,成长为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圆梦新一代。

  活动还设置了特别的惊喜。正在西部教育一线服务的第二十届支教团从千里之外为第二十一届支教团寄来了信件,也为研支团20周年送上了一份充满温度的祝福。第二十一届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在现场拆阅了自己收到的信,场面十分温馨。读信之后,李照青作为第二十一届支教团志愿者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她说,成长过程中接触的两位支教老师在自己心底种下了一个深深的支教情结,让她在获得学术保研资格之后仍然坚定决心报名加入研究生支教团,“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一生难忘的事”,将北大研支团的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往届研支团代表为第二十一届研支团成员授徽,张朝晖、陈宝剑为第二十一届研支团代表授旗。

  为纪念研支团20周年,志愿者们创作了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团歌《一年·一生》。“一年奉献无悔,更加坚定信仰;一生同学少年,并肩前行路上”,在嘹亮的合唱声中,分享会结束。

  分享会结束后,部分参会人员对如何加强研支团志愿者培训和培养、社群建设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扶贫公益事业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探索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未来的发展方略。

  据悉,1998年,北京大学积极参与由团中央组织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组建了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至今,北大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已经走过了整整20个年头,20年间累计派出333名青年志愿者分赴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云南、宁夏、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开展335次支教扶贫工作,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