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3 15:25:00 来源:海西新闻网
到西部去
2016年9月燕山大学启动中国青年志愿服者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并首次组建研究生支教团。2017年7月,派出首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来到德令哈市第二中学小学部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首届研究生支教团由三名成员组成,他们分别是曾祥端,宋岳奇,李甄。
2017年7月,他们怀揣梦想,告别风景如画的燕赵大地,来到高原新城德令哈,成为柴达木路小学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开启了为期一年的西部支教新征程。
当他们走上三尺讲台,面对学生充满期望的目光时才明白,真正实现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还真有不少“功课”需要做。为此,一方面,他们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不但仔细备课、认真做教案,还把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需要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已经想在前面,所以,第一课就讲得像模像样。为更好地得到锻炼,他们除担任主课外还肩负着科学、思想品德、体育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西部更需要我们
在教育教学上,支教团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支教队员负责一年级、四年级数学、科学、思想品德等课程,覆盖学生600人。支教团在支教期间帮助两位贫困学生完成“一对一资助”,使学生在求学期间每人每年可获得1500元的资助。
曾祥端负责教四年级六班的数学任务。我们采访曾祥端时,恰逢他正在上课,走进教室记者看到,学生回答问题热情高涨,师生之间的互动充满愉悦。虽然下课的铃声不断,孩子们依然“缠着”曾祥端,“请您再给我们讲解这道题的其他解题思路”……
面对记者的采访,曾祥端说:“刚到这里时,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荒凉,德令哈虽然城市不大,但干净整洁,功能齐全,学校硬件设施特别好,孩子们天真烂漫,又特别好学。我很喜欢这座小城。”
“曾老师的讲课方式很幽默,善于结合生活实际讲课,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很有吸引力,重点难点问题都要讲几遍,亲自批改作业,习惯在课堂上讲解错题,课外就像是我们的朋友。”四年级六班班长陈辅莹激动地说。
“西部地区的孩子更渴望知识,我下决心想去支援西北地区支教,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助推西部教育发展出一份力,回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研支团成员宋岳奇告诉记者。
先前,这个班的学生并不太喜欢做拓展性题目,嫌这种思考方式死板,更不愿意突破自己。宋岳奇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使他们逐步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宋岳奇说:“只要孩子们有一点点的转变,我都为他们高兴,因为好的学习习惯,会陪伴他们一生。”
李甄本来是被学校保送到南开大学继续深造的,当他听说支教团去西北支教的消息时,便毅然做出了去西北支教的决定。他说:“当时内心还有片刻的纠结,因为学校保送名额很难得,但一想到西部孩子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想西北更需要我,更应该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就来到了德令哈。每天上课,听到孩子们叫我一声老师,我觉得特别开心。”
“他们支教以来,在讲新课的同时,还经常挤时间为孩子们补习功课,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他们知识层面广泛,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柴达木路小学老师童绣花告诉记者。
在一次次解题、巩固知识中,他们与孩子们的心越来越近。孩子们虽小,但情感细腻,对老师付出的汗水他们更是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并将对三位老师的感恩之情,转化到他们手工课制做的桃子、美术课的图画里……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对燕山大学支教老师们而言,已不再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成长的力量,督促青年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