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8 14:3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一、总体情况
华南师范大学自2012年开始参与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大力发挥师范院校人才优势,助推深化华南师大与贵州的“校地合作”模式,共同探索促进西部教育发展的新模式。2014年,经团中央项目办批准,新增黔西南州册亨县为支教服务地。迄今,华南师范大学已派出23名具有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德才兼备的青年志愿者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目前,华南师范大学6名青年志愿者在黔南州罗甸县服务,5名青年志愿者在黔西南州册亨县服务。
三年来,华南师范大学支教团秉承校训,怀着梦想走进西部,走进农村,克服种种困难,用知识和爱心热情服务他人,用行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以生为本,用耐心传道授业;课余时间里,走访乡镇,关注贫困,用爱心传递温暖;打造了阳光辅导班、阳光体育运动、校园合唱团、七彩课堂、龙羽俱乐部、勷勤助学行动、暖脚行动、紫荆少年网络励志助学培养计划、筑梦图书角等品牌活动,策划爱心志愿服务60余次,捐赠价值25万余元的书籍15000多册,资助数十名贫困生完成学业,获中国青年网、贵州志愿服务网、广东共青团等专题报道近30次。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获贵州省团省委、贵州省志愿服务联合会、贵州省西部计划项目办联合表彰为“优秀服务队”。
二、具体做法
(一)发挥专业优势,注重课堂教学
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黔西南州册亨县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师资力量。华南师范大学支教团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把教学作为支教工作的首要任务,集中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以扎实的师范技能,运用多媒体教学、生动趣味的课件,力求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考上大学。支教团成员担任了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音乐、体育、美术和心理课的任课教师,完成课时超过6000个,有效提高了当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的效率。
(二)参与学校工作,服务校园文化建设
支教团根据学校需要,积极参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协助学校办公室、教务处、团委和学生社团办公室等工作。主要负责学校通讯稿的撰写,主持每周升旗仪式,团员的日常管理和学生社团、合唱团的管理工作。组织了主题教育活动、“感恩师长”班主任文化节、中学运动会、阳光体育篮球赛、网络文明志愿者励志助学的活动,协助学校筹备党代会、团代会、教代会,为服务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三)深入基层调研,开展助学帮扶
支教团利用周末课余时间,开展下乡调研和家访活动。通过对特困生的家访,了解其家庭状况,对特困生开展“一对一”帮扶,并号召社会人士参与帮扶。在走访的过程中,志愿者们克服了联系车辆、长途跋涉,路况颠簸等问题和艰苦条件,以开展讲座、访谈和调研的形式,深入了解当地情况,宣传读书改变人生、关爱女生和关注留守儿童的先进文化,拓展农村群众的视野。向社会各界发动爱心物资募捐和图书募捐,多渠道开展助学帮扶活动。打通社会资源帮助山区少年渠道,执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拾穗行动”,帮助山区失亲少年获得社会资助。
(四)弘扬志愿精神,传播正能量
支教团积极参与罗甸县、册亨县志愿服务工作,利用周末时间,开展了系列公益活动,为州县开展大型活动提供志愿力量。支教团参加了“黔粤携手,护佑两江”植绿护绿活动,承担了元国际志愿者日、“农民小助手”志愿活动、罗甸长寿之乡晚会、“册亨县青少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等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自发组织了“关爱空巢老人”活动、敬老院问候活动和清明节扫墓活动等,展示了广东志愿者风采。支教团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和官方微博,将支教中的点点滴滴,汇聚成正能量,传递出大山。
三、亮点工作
(一)成立阳光助学基金(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助学基金)
阳光助学基金的初期资金是通过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每人每月节约200元筹集而得,主要用于对特困生开展“一对一”帮扶。随后扩散到社会的爱心人士捐助,希望把这种爱心传递下去。目前,阳光助学基金共资助当地20余名贫困学生,资助总额近5万元。
(二)开展勷勤助学行动
支教团发起了勷勤助学行动。一是深入村社走访贫困家庭,定时提供物质资助和课业辅导。目前贫困档案收录超三百名贫困学生,已为20余名学生提供长期资金帮扶,其中促进社会人士结对帮扶贫困生10多名。帮扶对象中已有数名被华东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录取。二是撬动社会资源形成合力,牵线广东贵州传递爱心。通过向社会各界发动爱心物资募捐,在前后三个月里,共收到来自各地的爱心衣物捐赠超过100箱,合计金额超过 50000元。在广州市“同一天空下”公益组织的牵线联系下,一次性获得广州图书馆捐赠的3000册图书,加上汕头陶然民间公益图书馆、广州铁一中学等捐赠的图书,累计捐赠价值25万余元的书籍15000多册,建立多间“筑梦图书室”。
(三)为孤儿、留守儿童举办阳光辅导班、“七彩课堂”兴趣班
阳光辅导班每周为福利院的孩子们开展了数学辅导班、物理辅导班、化学辅导班以及历史辅导班,帮助孤儿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成绩,掌握好几门重要课程。“七彩课堂”走进罗甸第四小学的留守儿童,每年服务时间100多个学时,开展丰富有趣的兴趣班,课程涵盖武术、国画、科普、篮球等,培养留守儿童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的存在,坚定追寻梦想的信念,帮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四)进行专业研究帮扶
第十六届支教团成员麦春燕结合专业知识,进行了《不同亲子关系类型与亲子教育方式对留守学生任课与心理成长的影响机制探究》的研究,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做出贡献。第十七届支教团成员陈鸿佳负责申报的课题《教育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高中学生历史学科学习衔接现状研究——以黔西南州为例》经贵州省教育厅评审,获批为2015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课题,实现服务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课题申报成功率“0”的突破。
(五)“紫荆少年”网络励志助学培养计划——为留守学生保驾护航
针对山区留守学生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突出问题,华南师大研支团认真分析西部教育欠发达地区青少年网络行为特点,设计“紫荆少年”——山区留守学生网络励志助学培养计划,通过开展“紫荆讲坛”团日活动等形式向学生传递正能量,邀请广东高校中品格兼优的网络文明志愿者与留守学生在线视频交流,通过线上线下纽带联结,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身与社会的关系、逐步形成成熟的社会观、人生观。2015年12月,由支教团与华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合作、双方互动的项目“‘紫荆少年’山区留守学生网络励志助学培养计划”荣获广东省青少年网络文明志愿服务项目设计大赛示范项目。
(六)筑梦图书角——圆孩子读书梦想
撬动社会资源,搭建起沟通广东与贵州的爱心桥梁,与广州图书馆、广州铁一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等广东地区中小学保持长期联系,定期接受捐助图书物资,同时通过参加中国扶贫基金会支持项目幕天行动获得运费赞助,发动网络众筹书架,定期开展读书月系列获得,给乡村少年带来更多以阅读触摸世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