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0 16:1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来到建始县已近半载,从盛夏到凛冬,见过蒙蒙细雨,看过雨后彩虹,最爱的还是云层后若隐若现的光芒洒满七里坪中学,操场边的水杉树影摇曳。孩子们如向日葵一般在这里沐浴着阳光慢慢长大。
投之以木桃
学校没有我想象中的闭塞,孩子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外面的世界。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位,才是他们面临的更大问题。语文是一门十分能够接近学生内心世界的学科,通过阅读学生记录的生活近况和所思所想,我初步了解到他们的性格和世界观。我在每篇周记后写下评语,或鼓励,或感慨,或建议,以对话的方式去走近他们。记得有一天,一个学生给我送来了一幅画,张扬的笔触,深深浅浅的蓝色铺满了画纸,她让我猜这表达的是什么。
图为华中师范大学研支团成员陈若千和建始县七里坪中学的学生们在2020年元旦晚会上合影。陈若千 供图
“浑然一体的蓝色让我感觉到了其中的界限,是海天相接吗?”
“老师,其实这是我向往的生活,也是我的‘心’。”
随后她认真地阐述了所向往的“宁静”,和期望的“致远”。我很惊讶初二的孩子内心有如此成熟的一面,我很开心他们愿意主动跟我分享日常点滴,有难题会询问我的建议,生病时会第一时间寻求我的帮助。陪着他们长大,渐渐地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为这里带来一些微小的改变,哪怕只有一点点,我也十分知足。
报我以琼琚
图为华中师范大学研支团成员陈若千和七里坪中学的学生们在运动会期间合影。陈若千 供图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短短半年里,孩子们给予我的正向反馈让我也触摸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教师节收到来自学生的“情书”;运动会期间,一个性格十分沉稳的孩子突然抱住我说:“老师,我爱你爱你”;时不时收到学生们塞给我的各种糖果和惊喜小礼物;玻璃窗上手绘的爱心包裹着我的名字;作业本里的告白,分秒之中都可能藏着许多意外和感动。看着他们长大,和他们一起长大,幸福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
教学可相长
在七里坪中学支教的时间如列车行驶得很快。作为一名非师范生,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站上讲台的从容不迫,我也逐渐摸索出适合不同学生、不同科目的教学方式。
于语文课堂而言,学生们最初上课时跃跃欲试却又羞于表达,勇敢站起来却又担心抓不住正确答案而不够自信;而我很享受与他们交流互动的过程,如同“诗无达诂”一样;有些思考题没有唯一答案,学生迸发的思维火花总会在不经意间带给我惊喜。语言学习本身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工具。我能做的,便是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不把训练作为任务驱动下的学习活动。我更希望在应试的基调下,去培养他们对语文本身的喜爱,譬如从歌曲《生僻字》切入,体验汉字之美;结合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感知诗词之美;通过辩论活动让他们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观点。
图为华中师范大学研支团成员陈若千在“青蓝结对”汇报课上。陈若千 供图
于地理学习而言,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和我聊天时从胆怯到完全放开自己,一张张可爱的面庞已然住进了我的心里。我一直在以鼓励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他们挺直腰板聚精会神的听课状态总会让我欣喜。当然,课后作业也会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反反复复强调的知识点依然会记错,初二地理是毕业科目,考试成绩计入中考分数,这就更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平时把基础夯实。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半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感受更深的不是自外向内的教学压力,而是发自内心想带着他们一起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决心,和他们一起学习的同时,我也在不断的反思和提升。
我们走进西部,走进基层,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将孩子们的成长视为自己的成长,尽己所能地让这里每一株向日葵都能沐浴着太阳的光芒不断生长。
(作者,陈若千,华中师范大学第21届研支团恩施分队队长,现服务于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七里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