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情怀:让厦大蓝流淌在西海固的黄土之上

 

2019-02-18 09:19:00   来源: 志愿宁夏   

  沟梁无尽,漫山杏花开遍;
  鹭岛有情,闽宁心手相牵。

  1996年8月,福建省与宁夏结为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1999年,厦门大学积极响应由团中央、教育部共同发起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20年来,共有204名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员积极响应号召,背起行囊,从海滨城市厦门奔赴宁南山区隆德县、海原县开始了支教生活。在这方贫困、缺水但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着大山深处孩子们的求学梦,用青春和奉献铺出了大山深处孩子们的求学路。

  心系三尺讲台,情暖山区教育

  在20年的支教过程中,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扶贫先扶“智”,做好支教工作,为当地的教育扶贫贡献青春力量,是厦大研支团来到这里的初心和使命。年轻的队员们虽然稚气未脱,但到了学校都能独当多面,勇挑大梁。校园里,总能看到支教队员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精心地设计好每一份教案,上好每一堂课;虚心向有资历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积极主动参加集体备课,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忙碌紧张的教学过程中不忘反思总结,并引入翻转课堂、情景模拟、体验教学等教学教法,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

  在常规支教之余,从2017年开始,每年暑假,他们都在海原县和闽宁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七彩假期”项目。起初,他们担心没有学生报名,但招生那天,报名点排起了长龙,报名学生远远超出预计规模,很多没报上名的家长请求他们:“再多收一个娃吧!”看着家长和孩子们期待的目光,他们意识到,这里的孩子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热情,只是缺少他们这样的老师和志愿者来帮助他们。当每年“七彩假期”结束他们要离开的时候,都伴随着不舍和眼泪,孩子们有的拿着明信片,有的拿着笔记本,甚至有的拿着家里种的土豆要送给他们。孩子们哭着说:“老师,你们明年暑假还来吗?”他们说:“老师明年不能来了,但厦门大学的其它老师一定会每年都来的!”他们相信,只要厦大研支团在宁夏支教,七彩假期项目就会一直实施下去!

  开辟社团活动,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是前进的动力,是成功的方向,“扶志”是改变西部孩子命运的关键。他们发现,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的梦想,说不出自己的志向,开个小卖部、多养几头牛就是孩子口中的“理想”。为了帮助孩子们树立走出山区、回报社会、成长成才的志向,他们开展了“励志·力行”系列讲座。给孩子们讲名人成长的故事,让他们感受榜样的力量;给他们看天安门、港珠澳大桥、复兴号、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看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开阔他们的眼界。最后,他们与孩子们定下一个“小目标”—努力学习、相聚厦大。

  同时,研支团队员还发挥自身特长,结合学生需求,先后开办了陶笛班、美术班、书法班、篮球队、足球队等社团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在充当好业余音乐、美术、体育老师的同时,针对部分孩子们心里自卑、不愿与人交流的情况,支教队员还办起了心理咨询室,当起了业余心理咨询师。起初孩子们不愿意对他们说心里话,他们就让他们用写信的方式告诉他们,从1封信,到5封信,到10封信,他们渐渐同孩子们建立起了沟通和信任的桥梁,越来越多的孩子主动找他们倾诉,告诉他们自己的“小秘密”。如今,我每天都要为五六个孩子做简单的心理辅导,解开他们的疑惑,慰籍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

  放飞青春梦想,助力学子圆梦

  支教不仅仅是带去先进教学理念和敬业精神,更重要的是要以德待人、以情服务,把这里的每一个孩子当成亲人,在孩子们遇到种种困难的时候无私的伸出援手,献出爱心,真真切切把他们的爱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20年来,支教队员们共募集“一帮一”助学资金800多万元,深入隆德、海原的沟沟峁峁,走访、资助了万余名家庭贫困的学生,捐建希望小学1所。仅2018年,厦门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就为关桥中学的293名学生发放助学金125800元,捐助图书300多套,捐助生活、学习用品200多套。

  20年的接力支教,他们在宁夏这片充满激情的沃土上播下了无数颗希望的种子,一届届支教队员和所有教师通力协作、细心浇灌、耐心培育、真心呵护,终于在黄土高原上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支教队员们教过的孩子有些成为了公务员,有些成为了农村特岗教师,有些成为了乡村致富带头人、自主创业者,他们如今积极地投入到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各行各业当中,用奋斗书写着家乡振兴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