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理工大学支教团:用热血播撒爱的光芒

 

2015-01-22 11:1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2013年,哈尔滨理工大学申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选拔资格并获得团中央批准。2013年9月,依照团中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通知》文件精神,共青团哈尔滨理工大学委员会在学生处、教务处、研究生处等相关部门协调,并依据我校的具体情况,专门下发了招募选拔的相关文件,在学习成绩、学生工作、所获奖励、志愿服务、健康状况等方面的选拔条件上作出严格规定。招募过程按照自愿报名、学院初审、学校项目办公室审查考核、研究生专业面试、身体健康检查的程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进行选拔。经过层层筛选,由应用科学学院马涛、材料与工程学院高丽平、机械动力与工程学院崔憧遥三名队员组成的哈尔滨理工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泰来县服务团队。

  2013年8月,支教团三人抱着坚定的信仰,怀揣着满腔的激情,带着对孩子们和支教地无限的憧憬和想象,打点包裹,踏上了前往支教地——国家级贫困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的列车。

  半年来,三名支教队员凭借在学校时打下的坚实知识基础和社会实践能力,严格要求自己,秉承志愿服务精神,牢记青春使命,脚踏实地,恪尽职守,虚心请教,认真教学。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文化活动的同时,发起爱心募捐活动,为服务地小学争取了价值12000余元的物资。活动的开展先后得到了中国青年网、泰来县教育网、理工青年及相关媒体的多次报道。

  一、创新形式,尽职尽责履行本职教学工作。

  支教团三人被分配到泰来县泰来镇街胜小学、东明小学、同乐小学,并担任所在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课程,为了尽快适应当地教学模式和要求,支教团成员仔细阅读课程标准,虚心请教学校资深教师,认真备课,多次进行试讲评课,以最短的时间融入教师队伍,融入学生当中开展教学。先后在校、县两级开展的公开观摩课中表现可圈可点,受到了领导老师的肯定和好评。不仅如此,支教团成员根据各自服务学校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教法单一等实际情况,在代课班级积极开展“结对子互帮小组”、美术微课堂、科学30分、一月一团课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课堂,同时以“星级评比”为依托,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学好习”的认知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取得不错效果。

  在2014—2015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三名支教老师所教科目成绩优秀率达80%以上。

  二、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打造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

  在做好本职教学的基础上,支教团成员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在学校领导老师的支持下,先后在服务小学开展以“红烛泪,恩师情”为主题的折纸谢师、文艺汇演等庆祝教师节活动;开展“我的安全,我关注”主题大队会;开展以“爱国不含蓄”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开展校车安全逃生演练活动;开展“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主题帮会,在全国第65个少年先锋队建队节来临之际,三校联合开展“争做星星火炬下的好少年”建队节主题活动,既接受新队员及文艺汇演;在圣诞元旦双节来临之际,开展“愿望上墙,共同见证”等活动。除此之外,支教团成员还根据学校班级的实际条件带领学生们举行跳绳比赛、拔河比赛、冬季滑雪,晨跑、雪地足球赛等有趣的娱乐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打开学生认知视野,营造多元化、新颖化校园文化氛围。

  三、走出校园,深入家访,开展社会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班级学生家庭以及在家学习的实际情况,促进家长、老师、学生三方的沟通交流,支教团成员第一阶段对所在学校的学困生、贫困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近20余名学生进行了家访了解,并及时做了家访手记和学生档案,方便对学生因材施教,和家长深入沟通。与此同时,支教团三人针对当地农村教育、经济发展等问题开展课题调查,针对周边村庄村民生活现状、经济条件、家庭状况以及对教育的看法等相关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兼走访入户调查。

  四、搭建校地爱心共建桥梁,发起募捐、扶贫帮困项目。

  随着支教团深入家访以及村庄村民生活现状的调查,结合当地多风沙气候干燥的气候特征以及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等实际情况,支教团三人在学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发起了“情系泰来,关注风沙儿童”的爱心募捐活动,历时50余天,通过学校倡议募捐,“一分钱,千份爱”网络募捐,以及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等形式,截至目前为止募捐到现金2120元,衣物、学习用具、字帖、钢笔、书籍、头绳等物资若干,折合近10000元,这些物资已经根据服务学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公开透明的购买了健康水杯、防风沙口罩以及相关物品,并发放到学生手中。此活动受到当地团县委、学校、学生家长们的肯定和赞扬,意义深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