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情怀:来到了大苗山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2021-08-20 14:4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大学毕业后,作为西工大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我有幸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度过了意义非凡的一年,更有幸作为脱贫攻坚的亲历者,见证融水脱贫摘帽的历史时刻,见证这场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大苗山的三百余天里,有酸、有甜、有满满的回忆。

  从花朵到园丁,语文老师耕耘记

  “小古老师,我们什么时候上作文课呀?”

  行走在校园里,最令我自豪的是——我是服务学校同时教授学生最多的老师之一。在服务的日子里,我先后担任九年级、八年级语文老师,同时我还成为九年级十个班共同的作文老师,定期在报告厅给学生们做作文专题的辅导。

图为为孩子们辅导作文。古淳月 供图

  其实作为一个工科生,执教语文还是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来到服务学校的时候,准备教物理;临近开学,接到学校通知让我教数学;新教师培训的时候,最终安排教语文。

  作为一名支教老师,上好课、教好书无疑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来自东北的我,教材上的差异才是最大的困难。为此,我一方面积极向服务学校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研读课本,一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从作文等专题着手,提升教学能力。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们逐渐喜欢上了我的课堂,成绩也有了稳步的提高,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小古老师”。后来在语文组老师们的邀请下,我开设了九年级作文指导课。

  从育人到育心,乡村老师守护记

  寒假的时候,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选择留在了融水,这让我有机会多去乡下走走看看,也让我对融水的教育有了新的思考。这里的孩子是幸福的,在党和国家的帮扶下,当地的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不再是以往印象中的蜡烛煤油灯,石头垒课桌,甚至我所服务的丹江中学,学生们能够吃上四荤两素一饭一汤的自助餐。

  现阶段真正影响孩子们成长成才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这里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由于交通不便,有的学生甚至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于是陪伴成为了我们志愿者新的使命。由于年龄相差不大,他们习惯称我们为“大哥哥”“大姐姐”,我们也愿意去倾听他们的故事、分享我们的故事。我们的陪伴成为他们更丰富的生活经历。

图为在易扶点进行志愿服务。古淳月 供图

  一年的支教服务,是孩子们了解外面世界最直观的窗口。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改变着孩子们。还记得他们故作悬念的送给我那副哭笑不得的自画像,还听过他们在办公室找不到我的失望落寞,还看过他们私下塞给我的那些小纸条,还收到了他们精心准备的一份份特别的小礼物……这里的孩子最缺乏的是关爱,你的付出即使再微不足道,在他们看来也是难能可贵。

  课余时间我们也会来到易扶点给那里的留守儿童、随迁儿童进行课后辅导。由于学校离易扶点比较远,来回骑车需要走20多公里,加上九年级教学压力比较大,我有一个多月没有过去陪他们了。有次我刚到路口,就看到孩子们大喊着“古老师”飞奔跑来。这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团县委驻易扶点的同志说,孩子们经常念叨我们的名字,并笑称“你们这魅力,我都失宠了”。这也坚定了我的决心,困难再大我们也要将课后辅导坚持下去!

  从班级到社团,指导老师筑梦记

  我常常调侃自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当然,我这块砖,不仅仅搬去了教语文,还成为学校新闻社的指导老师。指导小记者撰写新闻稿、用镜头记录学校的大事小情、定期推出丹江中学新闻台视频节目成为了我支教过程中的新任务。

图为和新闻社的学生们合影。古淳月 供图

  他们说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却在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普通话诵读练习;他们在镜头面前躲躲闪闪,但眼睛中又流露出一丝丝渴望;他们还没掌握新闻写作的技巧,但又会反反复复地找我修改稿子……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我能做的仅仅只是为这些小记者编织一个梦,尽己所能的为他们提供帮助,期待着有一天他们中有人能够踏上这条逐梦之路。

  除了指导新闻社以外,我还参与拍摄学校微电影、编写美德故事校本教材、指导学生参加演讲活动等等,在大苗山的这一年,我竭尽所能为孩子们发光发热。

  从课内到课外,支教老师领航记

  我们不仅要为这里的孩子们描绘多彩的童年,更要在孩子们的心田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期待它生根发芽。

  初来服务地时,了解到这里的孩子们缺少“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更缺乏较为专业的指导,看着他们渴望的眼神和参与活动时开心的笑脸,我觉得必须做些什么。我们发起“领航行动”,联合西工大学生社团为服务地的学子提供素质拓展类课程。在西工大团委的支持帮助下,数以百计的西工大青年学子参与其中,上万人次的贫苦山区学子因此受益,这令我感到无比的欣慰。我们每一个研支团志愿者就如同一条纽带,连接着学校与服务地,缩短着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在大年乡高僚村小学六一活动中,为孩子们发放书包。古淳月 供图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要来支教,我的答案其实只有两个字“感恩”。我是一名来自单亲家庭的贫困学生,在学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呵护下,我才有机会完成学业。所以在本科毕业的时候,我选择来到了广西融水、来到了大苗山,将这份爱传递下去。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告诉孩子们,“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作者简介:古淳月,西北工业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2020年8月-2021年7月服务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丹江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