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9 16:0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柳枝吐翠,乍暖还寒。昭觉(四川省昭觉县)孩子们的新学期也开始了,我们(四川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再次回到这里继续我们的支教生活。
沿着省道307从昭觉县城往西昌方向驾车二十分钟,路边有一所容纳了近400名同学的乡村小学,这是我的支教服务地——树坪乡中心校。学校有八间教室,一个不大的操场和一座小食堂。学生们每天上八节课,四节语文,四节数学。他们每天七点前就起床,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小跑来到学校。看着他们气喘吁吁跑进教室,即便迟到了,我也不忍心责备他们,只是示意他们快到座位上坐好。学校有一扇窗的玻璃碎了,天冷时一直透着风,孩子们身上穿着通过“暖冬计划”募捐来的厚外套,他们只能戴着帽子捂着手哆嗦着听课。这时候我会带他们在操场上做一些小游戏,来暖和暖和身子。
图为在昭觉县树坪乡中心校支教的四川大学第二十届研支团成员廖金雷。廖金雷 供图
但支教生活中还有与学生们斗智斗勇的故事呢。
每天上课检查作业时,总有那么几个学生,摊开空白一片的练习册,等你走过来责罚他们。有时上课了,教室里还有一小半座位空着,我要在校园里找寻一番,把聚拢在某个不起眼小角落偷玩手机的男生们”抓“回来。顽皮孩子们的这几个秘密基地,临时起意去看一看,偶尔还会撞见几个人趴在墙上抄作业。每次总还有一个负责望风的。一声惊喊:“老师来了!”,他们就三三两两忽然散开,有的钻进旁边的墙角捂住自己的脸,有的铆足了劲从你身边”突围“出去,还有身手敏捷的翻墙逃走了。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又气又无奈。
昭觉城,彝语意为山鹰的坝子,身处在大凉山深处。贫困的帽子一直紧扣在这座县城上,扶贫攻坚的战役在这里打响了:铺设道路,新建学校,一车车的扶贫物资送到了这里,我们与更多的人一起奔跑在脱贫奔康的路上。
图为昭觉县树坪乡中心校的孩子们。廖金雷 供图
然而,在这里更深刻的感受是,只依靠物质的扶贫终究是不可持续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精神上的扶贫才是支教教师施展才能的地方。树坪乡的大多数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昭觉。当营养午餐、暖冬衣物、助学善款等帮助当地人民克服了眼前紧迫的困难,解决了他们当下的需求时,他们还不能理解,教育能带给他们的远期回报;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他们从受助者转变成为自助者。
我曾问过班上的一个顽皮小孩,毕业后想做什么。他说,如果不是学校上午老师和村干部们说服他的爸爸送他来学校读书,他只能牵一只牛每天到山背后当一只快乐的放牛郎。毕业以后,他应该会牵一只新的牛吧。听到孩子诚恳朴实的愿景,让我对学生的未来有了一些担忧。
四川大学第二十届研支团成员廖金雷为孩子们发助学金。廖金雷 供图
也是在那一刻,我忽然体会到,我们就是他们从山里往外看世界的窗口,我们不仅要教给他们课本的知识,更要教给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教给他们学会用更多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
昭觉的天空比我到过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要蓝,在这里生活的彝族同胞比我遇到的任何一个地方的人们都更质朴与坚韧。
物质的扶贫还将继续,精神的扶贫更将不止。如今,许多的新学校已经盖起来,此刻,我们正与孩子们在一起,将竭尽全力做他们寻找幸福生活的眼睛!(四川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昭觉分团成员廖金雷)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