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感悟:林芝是我奔向新起点的最佳跳板

 

2017-06-26 08:5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最初的起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老生常谈。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真知灼见。

  当收到学弟帮我拍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第一件事便是翻找陈旧的QQ空间相册。2012年7月23日——我收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录取通知书。那时的郑州大学,是一名18岁男孩梦想开始的起点。

  时隔五年,23岁的大男孩将回归郑大的怀抱,此时的郑大,如他坚守的四百米跑道一般,还有更多个终点需要他去冲刺。

  而这一年的支教生活,是我奔向新起点的最佳跳板。

  情不知所起

  六月班会、“庆七一”合唱排练、填写服务鉴定表、递交离岗申请、订出藏机票,这一系列看似平常却又不会再做第二次的事情,总能将你的思绪拉回赴藏前的每个时刻。

  在收到航空公司出票的短信的那一瞬间,脑子中闪现的是一年前我对着电脑,在键盘上不断敲击又删去的片段。

  那不过一页的服务地意向书,字里行间充斥着一名即将毕业的少年对西藏的向往,而他又极其纠结、艰难地在最后一行打下了“服从安排”四个字。

 图为郑州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杜松健支教单位——西藏农牧学院。杜松健 供图

  图为郑州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杜松健支教单位——西藏农牧学院。杜松健 供图

  如愿,他被分配到了西藏。那一个月,他兴奋的联想一年漫长的时光足够其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却又担心高反带来的不适,老老实实的喝下一杯杯红景天泡的水。

  进入六月,一切事情都仿佛被时间发狠似的上了发条,我的脚步永远追赶不及。嘴里嘟囔着这一年终于要结束了,而看着机票日期,天晓得我有多想时间能够再往后延迟一天、一周,或者无限延迟又循环。

  因为,这毕竟是我初心所起,始终守望的地方;因为,自此一别,难聚难会。

  而一往情深

  最近一个月不断有学生在QQ上“骚扰”我:“老师什么时候发补助”、“老师补助怎么还没打”。

  我恶趣味地把学生“要债”的聊天截屏发到朋友圈,并配上了“我真的想告诉他,同学,老师的补助也没打”这样的文字。评论区的朋友们一片调侃,而老妈评论了这样的话:“没事,不用解释,下个月你会不习惯没人找你了。”

  队友曾开玩笑般地和我说“等回了内地,西藏的电话我一律不接!”,我也附和了一句“正式离岗那天我就卸载手机QQ”。

图为西藏农牧学院校内的毛主席雕像。杜松健 供图

图为西藏农牧学院校内的毛主席雕像。杜松健 供图

  不过啊,可能未来的某一天,当电话响起,归属地显示西藏林芝,我们接电话时不再是习以为常的生硬语气,取而代之的是讶异与惊喜;也可能在工作后,登录了封存已久的QQ,我会无比期待右下角突然弹出一个陌生的对话框——“杜老师!我银行卡丢了!补助收不到怎么办?”

  犹记,第一次检查学生宿舍,进门便受到了“同学,你是谁?”这样的闭门羹;第一次去行政楼送材料,会被问道“同学你是资环哪个专业的”。而现在,即使急匆匆、头也不抬的在校园里赶路,耳边也会传来陌生的声音向我问“老师好”;步入行政楼,不再担心被误认为学生,会和熟悉的各个老师点头会心一笑。

  若干天后,我不会再回响于“杜老师”这样的习惯称谓;我不会再枯燥于学生科的繁杂事务;我不会再固定于朝九晚六的两点一线生活。

  我会开始新的经历,但我深知我已沉迷于此,难以自拔。

  不悔梦归处

  何为母校?就是那个自己每天叫骂一百遍,却不允许他人埋怨一句的地方。

  何谓藏情?就是那个自己发觉枯燥不已,却向朋友极力推荐、不可不来的藏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