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15:3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当孩子们说出“老师好”
初到和田,便领略了和田的沙尘茫茫,吹得人几乎睁不开眼。支教学校所处的位置也在沙漠边缘,站在教学楼上极目远眺,只觉荒凉。难以想象,在这样一所学校里,竟容纳了三千多名学生。就在这里,开启了我们初为人师的支教体验。
上课铃声响起,我刚走上讲台,学生们还在嬉笑打闹,一个小男孩径直跑到跟前,手上捧着一颗刚刚剥好的橘子递给我,一番推辞后,我接了过来。下课后,我握着那颗橘子走在教学楼外,愣了一会儿。回想起来,他不就是昨天那个因为不交作业被我罚抄写知识点的“不听话的学生”吗?
收到学生送来的剥好的橘子
在第二天的谈话交流中我才知道,原来他不交作业是因为汉语水平不好,看不懂题目的意思,甚至有的字还不认识。我开始为之前的“刁难行为”忏悔,反思为什么学生们上课时互动的积极性都不高。
后来,我对他们的要求降低了些,讲课的速度放慢了些。在历史课上教读汉字、讲解名词,时不时穿插一点他们感兴趣的小故事。课堂互动的人变多了,课后提问的人也多了,一切都在慢慢好转;在课堂上问,有没有信心将平均分提高10分,他们异口同声回答时,眼里饱含即将收获的喜悦。
学生们其实非常可爱,上课被批评了,下课便笑嘻嘻地凑过来黏着聊天;会从书包里攥出一把红枣塞到我手里;也会在课后给我展示维吾尔族婀娜曼妙的舞姿,就连那个坐在角落里不善交谈的男孩子跳起舞来也异常灵动。
这样的南疆
出发之前,我和大多数志愿者一样,一腔热血:我要到祖国的西部去当一名支教老师,要去奉献自己的青春时光。可在这里与孩子们度过三个月的时光后,之前那种神圣光荣的使命感逐渐被与孩子们相处的琐碎所替代,日子愈发平凡且安定。
学生们的汉语基础不好,课桌上时常摆放着一本字典,他们一直在坚持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时不时也能看到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做着笔记。他们非常喜欢听我分享大学的故事。对于大学,他们心中还没有什么概念,只知道大学很好,心中也有了想要读大学的想法。
学校的老师们来自全国各地。部分维吾尔族老师们会将自己关于学生管理的经验倾囊相授,也会时不时给我们品尝他们做的馕和种的枣。这是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祖国多民族融合发展、共同进步的和谐与快乐。
如果没有来到南疆,我不会知道这里优质师资竟如此匮乏;如果没有来到南疆,我不会了解到这里有一群又一群有志青年为了祖国西部基础教育而前赴后继;如果没有来到南疆,我可能不会如此真切地体会到伴着茫茫沙尘去教室上课的独特风光;如果没有来到南疆,我可能不会如此深刻地感受到学生们每天早晨在国歌响起时庄严肃穆的神情总蕴涵的浓浓爱国情。
无价的是道阻且长,但不曾畏惧;无价的是凛冬即过,生机翻涌;无价的,是这段满怀信念与爱意的难忘时光。
(作者:李佳聪,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和田分团团长,现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