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5 10:5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15日电(记者 李川)近日,天津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甘肃分团在陇南市宕昌县第一中学高一(12)班开展《酶的分类与用途》科普课程。本次课程由甘肃分团成员牟彤担任主讲人。
天津大学第20届研支团甘肃分团在陇南市宕昌县第一中学高一(12)班开展《酶的分类与用途》科普课程。天津大学研支团 供图
“是否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呢?” 课堂开始,牟彤向学生提出问题。
“不是!有蛋白类酶,还有由糖核酸组成核酸类酶。”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道。
本次课程从酶的化学本质开始讲起。1982年,切克等人发现具有催化功能的RMAー核酶,改变了酶的概念,打破了蛋白质是生物起源的定论。
牟彤通过让学生选出班级最具有酶的特性的同学,引导学生复习酶的三个特性:高效性、专一性、温和性。通过酶的专一性引出酶的分类: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解旋酶……迄今为止,人类已发现约 4000 多种酶,然而在生物体中的酶远远大于这个数量,学生们听到感叹不已。
天津大学研支团成员为学生讲述酶的历史。天津大学研支团 供图
牟彤为学生讲述古人在很久以前就开始对酶的不自觉的应用。比如,中国最原始的酿酒法——口嚼酒。400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 人们通过唾液酿酒,其实就是通过我们唾液中的淀粉酶,将谷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在无氧的情况下经过发酵作用而成酒。申何旺同学表示:“还是现代生活便利,超市就可以买到含有酶的酒曲。要是穿越到古代,我一定不喝酒。”
图为宕昌县第一中学学生认真听讲。天津大学研支团 供图
最后,牟彤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寻找自己生活中用的酶的事物,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酶广泛的应用。除了酶在生活中的应用,牟彤通过卡通示意图向学生介绍了酶在生物学、化学、热力学等方面的应用。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小小的“酶”背后蕴含着奇妙的生物原理,漫游“酶”世界,充满趣味的科学世界!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