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大学研支团砥砺前行五年:有作为 有可为

 

2017-11-24 10:4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栉风沐雨五春秋,不忘初心;扎根西部为人师,牢记使命。

  2017年是西部计划实施的第十五个年头,亦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走过的第五载岁月。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从五年前的“雄关漫道真如铁”到现如今的“长风破浪会有时”,支教加接力就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也许变化的是志愿者们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庞,不变的是这支团队“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初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愿。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是中华民族迈向新时代的元年;亦是矢志不渝、逐梦奋进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征,一往无前开启新征程的一年。这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又或许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公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披星戴月、俯身耕耘的第五个年头与两个“十九”不期而遇。在西部壮美的红色沃土上聆听党的声音,见证历史时刻,同时也茁壮成长为中国青年志愿者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中的一颗璀璨新星,并以钉钉子精神努力担当起两袖清风教书匠、学生成长引路人、时代精神传播者。我们深晓这际遇何其宝贵,这使命何其光荣,这责任何其重大。公安大学研支团定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筚路蓝缕,智力扶贫见真功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自2012年组建以来,敢试敢为、善作善成,爬坡过坎、滚石上山,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青春干劲、“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雄伟气魄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壮志豪情先后服务于内蒙古、广西、贵州三省,用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大扶贫格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五年来,公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和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姿态,绵绵用力、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让服务地学校旧貌换新颜,有了新气象、新风貌。“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志愿者们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感情培养。一批接着一批帮,一任接着一任干,能坚持、不懈怠,齐心协力帮助这群孩子明白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的道理,对学习有了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成绩有了突飞猛进;领悟了“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的真谛,珍惜韶华、勤奋修道,努力养成好思想、好品德,懂得感恩、饮水思源,明晓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树立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志向,心无旁骛、发奋苦读、自强不息,以走出大山、开拓人生为目标,以建设家乡、回报社会为己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用激情奋斗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

  风餐露宿,跋山涉水显真心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脚上有泥,心中才有数”。这就要求我们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多去学生家走走、多往老人家跑跑、多向村干们问问,才能真正了解西部所缺、学生所需、百姓所想,才能真正雪中送炭、对症下药、为民请命。公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不仅将一块黑板、两栋平房、三尺讲台作为主战场,也把徒步家访、下村入户、走访调研作为必修课,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摸爬滚打使自己百炼成钢。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家访之路多崎岖,有的乱石塞道行路难,有的山高水远路途遥,有的蚕丛鸟道险象生。但公安大学研支团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用一年不长的时间深耕基层、积极走访。为了不给乡亲们原本不易的生活再添负担,志愿者们家访时总是自带干粮。日晒雨淋、风餐露宿已为常态,踏破铁鞋、磕磕碰碰亦是寻常。正是这样,他们才能踏遍服务地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了解服务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沿革,才能留下情真意切的家访记录,规整准确详实的学生档案。也正因如此,志愿者们通过耳闻、目睹、足践、手辨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干增长了、思考深入了、见识提升了。

  殚精竭虑,募集物资汇真情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让孩子们吃得饱、穿得暖,对生活有兴趣,对未来有希望也是公安大学研支团念兹在兹的。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志愿者们尽己所能、主动作为、牵线搭桥,让来自祖国各地、暖人心脾的大爱在壮美的西部沃土上扎根、落地、开花。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本着积少成多、当尽绵薄的初心,公安大学研支团充分挖掘资源、依托团队力量、创新帮扶形式,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和滴水穿石的耐心,努力改善支教地硬件设施和办学环境,切实解决山区孩子及其家庭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困难。当新桌椅、净水器、计算机、奖学金、洗衣机等一个个小心愿,在爱心人士的倾力支持和慷慨解囊下梦想成真,我们明白了坚持的意义。万丈高楼平地起,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只有蹄疾步稳才能行稳致远。与此同时,当看到这些天真烂漫的少年郎接过我们一对一资助,真诚感谢时;当看到这些不事忧愁的小精灵穿上崭新的校服,笑靥如花时;当看到这些英姿飒爽的小学生遨游于新书的海洋,钻研苦读时。我们感觉到这一切的付出是那样的值得,我们做得还不够,未来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仍大有可为,我们还得为他们做得更多些。

  废寝忘食,学思践悟晓真理

  “社员抽烟有烟瘾,近平读书有书瘾。”这是对总书记在陕北劳动期间浓厚读书热情、高昂学习斗志的生动刻画和诙谐描述。但那时读书是在吃不饱、穿不暖,白天需要大量体力消耗,晚上只能就着昏暗的煤油灯这等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的。而总书记却不以苦为苦,抱着对知识的渴求见缝插针地读,挑灯夜战地读,同时注重对比分析、举一反三。这对于公安大学研支团来说是一种无形的促动。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大家明白了“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的真谛,领悟了“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真理。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志愿者们从一点一滴做起,见贤思齐、埋头苦读、锲而不舍,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努力克服自身的惰性,看齐勤奋苦学的榜样,坚定读书为民的志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利用在西部这一年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给自己不断充电,向书本学习、与圣贤对话、以历史为鉴。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志愿者们也非常注重学思结合,把书本知识和火热实践结合起来,把政策理论和支教扶贫联系起来,通过深入思考、深入群众,努力将书里的水分蒸发掉,做到学以润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志愿者们还努力调动身边人的读书热情,注重学习的交流碰撞,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大家通过读书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

  手胼足胝,与民同乐有真意

  “劳动关”是总书记知青岁月当中过“四关”中的一关。可正是这一关让总书记平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黄土地擦出了火花,也正是这一关告诉我们要想真正将问题弄明白、搞清楚,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而当下我们研支团的支教岁月可谓与总书记当年如出一辙。总书记将自己视为一个普通农民,把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儿子,公安大学研支团以总书记为榜样,以民为师、与民同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原本生活在大都市养尊处优的我们初来乍到,只是在课本上、在电视里见过劳动,最多也就是在孩童时代以玩为主去田间地头体验过那么一两回。对于基层群众的劳动之辛、生活之艰并不能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支教一年,自教一生。公安大学研支团志愿者们珍惜机遇、身体力行,把眼皮贴近地皮,把青春扎进土地,以学字当先、干字当头、一干到底的精气神,往山野田间跑、和乡里乡亲唠、同农民伯伯干,学当地语言、学劳动技巧、学为人之道。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求得真本领。同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年的劳动与奉献还让志愿者们体悟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把人生理想融入人民的事业中去,树立为民请命的志向,以百姓之心为心,就能以此为乐。如今,他们当中有些已经支教结束、远在异乡,却始终心念远山、情系西部,嘘寒问暖、解衣推食,用心用情守护着这方热土。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离开梁家河时说得那样,“我的人走了,但我把我的心留在了这里”。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伟大的新时代呼唤堪当大任的新青年。公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将更加奋发有为、戮力担当,用务实作风、踏实态度,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的奋斗姿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火热的实践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作者:李徐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第五届研支团团长,现服务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沙里瑶族乡阁楼小学)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