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2 14:4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7年7月,我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毕业。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之一,我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第一中学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也正式开启。
即使在一年之后的今天,我还能清晰地回忆起我与勐腊这座小城初次见面时的情状。那是一个凉爽的夏夜,长途客车在缀满繁星的夜空下一路往南。第二天清早,映入我眼帘的是盘山公路旁繁茂的热带植被和幽深的雨林深谷。等到汽车驶入县城,但见公路两旁挺拔着椰树和棕榈,道路两侧布设了许多大象和孔雀雕塑,许多行人身着傣装漫步在街道上……打开手机地图定位,发现自己已经身在云南省的最南端,离邻国老挝只有咫尺之遥。我第一次无比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进入了傣乡!而在傣乡当老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初到勐腊,我已有“小目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十九届研支团成员杨华翊与勐腊县第一中学学生合影。杨华翊 供图
根据学校安排,我承担了高一年级四个班政治学科的教学工作,每周12节正课,4节晚自习课。身份的转变和教学的压力使我忐忑。我的学生们是一群刚升入高中、和我年龄相差无几的可以被称作弟弟妹妹的人,我能教好他们吗?
记得初到勐腊时,有当地的朋友对我说:“你刚来不久,对各方面的情况都了解不深。建议你不要抱太高期望,该上课就上课,平稳度过就行了。”但我心中暗想:教育教学是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良心工程,怎么能“当一日和尚撞一天钟”呢?不管再难,目标都是必须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因此,我给自己提出了奋斗方向:首先,我要改变政治学科“老师不好讲、学生不爱听”的情况。其次,我要从一开始就培养好学生的听课、笔记、复习以及规范答题的好习惯,为他们打下牢固的学科基础。
躬耕讲台,静待花开
初来乍到的我教学经验不足,对学情一无所知,不知从何下手。只好抓住一切机会自我提升,在自己没课的时间去前辈的课堂上听课,在寒假时飞往东部沿海地区的福建省漳平一中聆听名师授课,以一名高中课堂“旁听生”的身份揣摩前辈们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汲取经验,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去。渐渐地,我探索出了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杨华翊在课堂上。杨华翊 供图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核心重难点知识反复再现,并实现讲练结合,集中力量夯实基础。高一下学期,学校进行文理分科,我及时制定并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文科班强调“高考导向”,目标是“有高分、少低分”,教学侧重“培优”;在理科班强调“会考导向”,目标是争取全员通过学业水平考试,教学侧重“辅潜”。
政治学科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所以我经常利用课堂,为学生链接时事热点。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当天,我就在课堂上与学生们即时分享了“新思想、新论断”;在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之时,我与学生们共同收看现场直播,一同感受庄严的时刻;在美朝两国领导人举行世纪会晤后的第一时间,我结合课本中国际关系的相关知识与学生展开了课堂讨论……我始终认为:虽然教科书无法即时更新,但我们的知识应该时时刷新。而我们日常接触的点滴生活,就是最鲜活的教学素材,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
或许正是这些微小的努力起了作用,在进行的四次大型考试中,我所任教的四个班级平均分包揽全年级前四名,班级成绩呈现出“有尖子、中间强、低分少”的结构,得到了服务地领导、老师、家长的好评和学生的喜爱。
用我一颗真心,伴你一同成长
我清晰地记得高一上学期刚开学时,或许是因为刚进入新环境不久难免陌生,也可能是因为还未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学生们的第一次月考成绩普遍不理想。成绩公布后,我没有马上在班里进行考情分析,而是让学生们撰写月考总结,并且把对老师的建议或是任何想说的话一起写上。翻阅总结时,我看到有好几位学生写道:“老师对不起,我自认为考得最好的一科还是考砸了。一直以来我都没什么信心,因为感觉自己老是学不好,可能对我来说及格是件很难的事情。”他们的倾诉使我深受触动。通过和学生以及其他老师的深入交谈,并且利用周末时间前往学生家中进行访问之后,我知道了班里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农村,家里条件比较艰苦。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了他们学习基础较弱,缺乏挖掘自身潜力的信心。于是,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与学生们畅谈如何提升自信。我告诉学生们:优秀不是少数同学的“专利”,每位同学都有追求优秀的权利和能力。站在讲台上,我看见学生们听得认真,若有所思,很多学生还边听边做笔记,这让我感到自己正在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杨华翊对学生进行家访。杨华翊 供图
在课堂之外,我也努力地成为一名有趣的伙伴。我跟学生们交朋友,与他们分享我的大学生活,给他们介绍优秀的电影和文学作品,引导他们感受外面的世界,无话不谈。他们也喜欢邀请我去他们家中做客。今年青年节,我受邀参加了同学们自行组织的晚会。晚会上,平日里坐在后排沉默少言的男生抱着吉他走上舞台,边弹边唱,获得了观众们的尖叫与喝彩;平日里见到老师打招呼后就害羞的女生换上傣装,跳起了孔雀舞,自信又大方。我发现了学生们的又一闪光点:他们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热爱生活,像椰树棕榈一样向阳而生,茁壮成长。坐在台下的我,为他们鼓掌骄傲,也庆幸自己这一年和学生们一起度过了充实快乐的生活、无忧无虑的青春。
我的傣乡情、边疆情、民族情
一年的服务期即将届满。这一年,我始终铭记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学、诚信、求索、笃行”的校训;我始终感恩的,是支教地的领导、老师、同伴、学生们给予我的诸多信任、关爱和帮助;我始终珍存的,是傣乡人的善良淳朴、真挚热情;我始终依恋的,是望天树、野象谷、橄榄坝、基诺山、南腊河;我始终热爱的,是美丽的多歌傣乡、团结的各民族兄弟、安稳的祖国边疆。这是我所向往的西双版纳,是我的乐土、我的热土。
(作者简介,杨华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十九届研支团成员,服务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