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随笔:服务兵团留下最窝心的人生回忆

 

2016-07-21 10:2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2015年8月,作为北京交通大学支教团的成员之一,我被分配到新疆五家渠支教。带着种种期待和兴奋,我踏上了从北京通往新疆的列车,从此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我任教的地方是五家渠职业技术学校,这里的学生虽然贪玩调皮但是成熟懂事,这里的老师不仅工作细心更是对我们这些初入教学的岗位的年轻老师呵护有加。在这里的一年生活中,我经历了快乐和心酸,得到过认批评和认可,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值得回忆的时光和历经世事的成长;在这一年里,我学到了很多,感受了很多,也领悟了很多。

  这一年的支教生涯,是一个角色转换的挑战,更是一个责任转化的挑战。我从一个求学者变成了一名授人以渔的从教者,让我亲身体验到了基层教育的艰辛与神圣,更加坚定了我要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决心和信心。踏出校门,也让我更加理解了社会的现实,一个人必须要独立的承担起生活的重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必须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作为支教大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开展教学活动、学习在中职的环境下的教育学生各种新方法、吸取成熟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我们在教学方面的工作和学习的重点。

  在支教的一年里我主要的工作是授课和社团教学。在开始的阶段,我工作不是很熟练,通过和其他老师的沟通交流,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有教学方法、教学经验、课堂管理、处理突发事件和处理师生关系等。走上讲台的我,紧张但又很兴奋,看着讲台前一双双陌生却渴望的眼睛,我尽力的讲课,但是,同学们回报的不是笑容,而是茫然的眼神和懒散的态度。第一个学期我教授的历史,很多学生都表示专业课比历史课更加重要,对历史课有所忽视。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我搜集了许多历史故事,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融入历史故事当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习知历史。同时,这种激发兴趣式的教育可以让他们主动的记住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个学期,我被指派了英语下册课程的教学任务。英语对于学生来说一直都是难点。对于技校的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的软肋,也是他们比较厌烦的事情。通过课后的交流发现,我发现我讲的内容过于复杂,而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比小薄弱,对知识接受的能力差。我只能从最基础的讲起,慢慢的他们也适应了我的讲课方式。孩子们都很喜欢和我聊天。我的指导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教会我应该如何与学生相处,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他教会我很多在课本上没有学到的东西。在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配合下,我觉得我的讲课既能提高了很多,学生也说越来越喜欢我的课了。

  由于在大学期间我在话剧团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来到技校之后我不仅了学校广播站,还成立了话剧社,丰富了学校的社团活动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每周利用自己的两晚的课余时间给学生做播音和表演方面的培训。因为进入社团的学生都是自愿加入,相比正常课时所学知识,他们对广播站和话剧社的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积极性,而正是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我的教学质量正相关,才使得课堂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在学校承办的师市活动中学生们出演了小品“前面有棵树”,得到了师市和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学生们还通过排戏播音等活动拉近彼此的距离,这不仅让学生们在学校得到了归属感和友情,也让我远在他乡的心得到了慰籍。

  校领导和学校老师对我们研究生支教团非常重视,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在生活中,工作上他们都尽可能为我们提供方便,使我们倍感温暖。我们的团委老师也热心的帮助我们,在我们遇到困惑时,帮我们解决难题,在此感谢你们对我工作的支持生活上的关心!

  这里的生活平淡却不乏味,在真实中体现着真情。有困难了我们相互帮助,互相支持。增进了我们感情。周末,我们会一起上街,在这里我们就是一个整体。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一起度过这段特殊的时光。

  在这一年中,我也多次参加兵团的演讲比赛活动。在领导的支持和支教团火伴的帮助下,我在几场演讲比赛中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还被兵团师部评为“宣讲员”,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不仅是在活动方面有所建树,我们支教团还和团场的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结对,在生活和学习帮助他们,为他们解答学习上和思想上的疑问,更是捐出了自己的积蓄为他们置办学习用品。孩子们真挚的感谢让我们感动,但更让我们值得自豪的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善他人的困境,真正的成为了一名回馈社会的施善者。

  一年的支教生活既平实简单,却又意义非凡,我们体验着别样的经历,感悟着不同的生活。转眼间,支教服务期即将结束。还记得初来五家渠时,看着陌生的城市,我们满是疑惑的眼神,如今回望这个熟悉的地方,我们饱含深情。渐渐的我们融入了这个大集体中。这里的生活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渴求,什么是感动,什么是艰辛。虽然我即将离开这里,但我在这里经历每一段故事都会铭刻在我的心中,变成我人生中一段最窝心的回忆。(北京交通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 郭姝睿)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