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1 08:5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日电(记者 李彦龙)近日,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五名志愿者利用暑期时间走进乌蒙山深处,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为民小学开展了为期20天的七彩假期活动。
华中农业大学第十六届研支团志愿者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为民小学开展了为期20天的七彩假期活动。图为志愿者为孩子们准备的爱心包。华中农业大学研支团 供图
志愿者按照“假期集中服务,用好已有阵地,助力脱贫攻坚,扶智扶志结合”的活动思路,向为民小学168名学生提供“六位一体助成长”活动菜单,囊括了思想引领、学业辅导、素质拓展、自护教育、心理辅导、亲情陪伴等助学服务。开设小升初衔接班,对三到五年级学生进行暑期作业的检查辅导,并向50余户村民推送了60余个涵盖食品安全知识、健康生活百科、居家手工制作、趣味知识科普的同心战疫线上科普视频。除此之外,志愿者还专门录制了自然科学、传统文化、艺术鉴赏等系列线上小课堂视频90余个,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为做好校园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工作,志愿者为每位学生准备了口罩、防晒服、洗手液、笔记本等物资丰富的七彩假期爱心包。志愿者开展爱国卫生课堂,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的伟大壮举,为他们敲响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警钟,并进行体温日检日测、校园清洁扫除,切实守护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让中小的知识衔接无距离
图为华中农业大学研支团成员为孩子们辅导暑期功课。华中农业大学研支团 供图
志愿者依据小升初学习方法转变与知识衔接特点,开设语数外三门基础课程,为学生巩固小学基础知识,引入初中知识体系。同时,志愿者增加物化生政史地六门趣味入门课程,引导学生探索初中新科目,适应初中学习节奏,真正做到知识无断层,衔接无压力。生物课上,志愿者带领学生走进细胞世界,学习了绘制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图;并通过身边小事:西瓜为什么是甜的?植物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等问题激发同学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与创造力。化学课以“土豆遇碘变蓝”的实验开始,看着眼前土豆颜色的变化,同学们逐渐兴奋了起来。一个接一个的化学趣味小实验让他们沉浸在化学的魅力之中。物理课上组装“太阳能小车”,政治课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广大少年儿童“六一”国际儿童节寄语精神,地理课上认识中国地图,历史课上感受朝代更迭,丰富创新的课堂形式让陌生的新科目也变的趣味无限,成功地打消了孩子们面对新科目的不安与迷茫。
与此同时,志愿者邀请了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园艺林学学院的2名专家教授从食品营养与安全、园艺种植、认识植物等方面进行知识科普,通过“互联网+公益”在线开展“大手牵小手——专家教授进课堂”活动,搭建了山村小学与高校沟通交流的桥梁,旨在为山区孩子拓展知识,打开一扇看到外面世界的窗。
让心灵的双桨有处安放
志愿者针对山区留守儿童多、家庭关爱缺失、青少年成长缺少指导等问题,将深切关怀化为实在举措,建立了“心灵驿站”,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主动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性教育小课堂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护意识,开展朋辈分享打消学生对初中陌生环境的担忧与不安。
华中农业大学研支团志愿者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华中农业大学研支团 供图
在空余时间志愿者通过走访留守儿童家庭30余户,了解留守儿童生活环境与成长背景,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系列的扎实举措,力争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切实做好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和帮扶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让有趣的灵魂尽情飞扬
“老师,你快来看我写的毛笔字,我在写我的名字呢!”为民小学六年级学生简忠贵喊道。书法课上,学生一个个都化身成为小小书法家,腰杆挺的直直的,提笔落笔也是行云流水,郑重而认真的写下自己的名字,还抢着要把自己写的字送给老师。
华中农业大学研支团志愿者们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华中农业大学研支团 供图
为了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拓宽山区儿童的知识面,志愿者们开设了多堂趣味课程,除了书法课之外,还有礼仪课堂、安全卫生健康课堂、安全自护课堂、快乐阅读课堂、科技实践活动、节能环保活动等,通过全面讲解、游戏互动、视频展示、体会分享等多种形式,让七彩假期真正成为内容形式丰富,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交流畅通的助成长活动。
20天的七彩假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陪伴。志愿者王益帆感慨道:“七彩假期,不光暖了童心,还暖了我们五名支教老师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