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感悟:童言无忌让精于世故的我们自愧不如

 

2017-05-17 08:4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2016年的7月,在三天三夜的绿皮火车的“咣当”声中,翻越万水千山,来到了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新疆。恍惚之间,出乎意料又顺理成章地来到了这个可能一生中也不会听说过的安静祥和的小县城,来到了一个与我的家乡黑龙江结下不解之缘的学校,一所由哈尔滨市政府捐资2000余万元援建的小学——青河镇第二小学(原名龙江小学)。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匆匆忙忙中已经走过了一年,归期就在眼前,从开始的无限期待到如今的依依不舍,心情总是在渐渐变化的。然而与去年此时相同的是,我依然是一只脚踏在青河里,一直脚踏在青河外,只是当初是到来,如今是离开。

  我足够幸运,能够给23名第一次从乡里来到县城上学的民族孩子担任语文老师——20名哈萨克族孩子、2名蒙古族孩子和1名维吾尔族孩子。我曾固执地以为如今的孩子都过度早熟,已然失去了原本的纯真模样,可当我看到我的学生们的时候,我发现我们小时候的纯真仍然原原本本地保存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爱笑、爱闹、爱抱着老师不放手,也爱跑、爱跳、爱追着老师在身后大笑。他们没有顾忌,也没有烦恼,就如同我们当初的模样。小时候的我总是被人评价说棱角太多、个性太强,当我按部就班地磨掉了棱角、埋藏掉个性的时候,我遇到了他们。他们的笑脸,他们的语言有时候让我有种错觉,仿佛我也是这个班级的一名学生,仿佛我依然是小时候的模样。我看到的不只是他们的童年,也看到我自己的童年,不禁感慨万千。不知不觉中我的人生已经走过了一条长长的路,踩过了十几岁的尾巴,站上了二十几岁的肩膀。之前总是在赶路,往往忘记了回头看看,如今因为这些孩子们,我终于有机会回过头去看看曾经的自己,原来我们都已经变了太多。

  这些孩子都是第一次真正地接受汉语授课。从开始的难以用汉语交流,到如今习以为常地用汉语说说笑笑,不得不说,在我眼中,这些孩子们的进步是巨大的。可爱的他们喜欢用自己仅仅知道的那几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童言无忌,毫无城府,充满善意,简单直接,让精于世故的我们自愧不如。

  “老师我周末骑马了!”“老师我周末和他去爬山了”,他们的课外生活简单又快乐,全然不像城市里的孩子被手机电脑围绕着,他们生活在最像童年的童年里,一如二十年前的你我一样。这里的天空依旧很蓝,大街上没有那么多车来车往,也没有人讨论今天的PM2.5已经超标了多少。周末可以去骑马、放羊,可以去戈壁滩上捡捡漂亮的石头,可以去青河边烤肉,真真正正地与钢铁森林般的现代城市隔绝开来,享受着来之不易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可是如今的世界瞬息万变,我是多么希望这些孩子们的童年能够再安静一点,不被工业机械的“隆隆”声打破,不被迅速拔地而起的钢筋水泥遮盖。

  在成人世界生活了太久,在现代钢铁森林中摸爬滚打了太久,我们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儿时最好的朋友往往最终也是分道扬镳。我们都在成长,年轻时是兄弟,到了年纪大了,你成了国王,我却是个瓦匠,你想和别人探讨的,是如何治理国家,而我却只想知道哪里有我能赚上两个铜板的地方。我们曾以为不会来的未来就在眼前,以为不会散的朋友不知散落何方,我们轻视了时间,最终只能被时间机器从身上狂躁地碾过。(哈尔滨工程大学研支团 王远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