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感悟:点亮窗内一盏灯温暖窗外一颗心

 

2019-01-11 11:1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我(兰州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谭淇)在广河中学的办公室是教学楼三楼的一间小屋,窗口正对着在建的新宿舍楼和体育场。透过窗户,看绿树嫩芽,看大雪纷飞,时光就在每日的上课下课备课听课中过去了四个月。

  初来时是茫然。在参加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服务队之前,我从未想过毕业后会踏上三尺讲台。是挑战,也是被信任。八月末的早自习已有凉意,那时雨水很多,站在从办公楼到教学楼的天桥上,我总是会拍一张校园景色的照片,是记录,也是对新一日生活的期待。早自习后回到办公室,桌上会有前一天学生们的作业本。从窗口望出去,塔式起重机旋转工作,新楼已然拔地而起,明晃晃的玻璃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好看。天色渐暗时,灿烂的夕照洒落在桌上,使作业本多了些浪漫气息。偶尔与伙伴高老师、王老师加班阅作文,看远处的工棚有炊烟升起,那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烟火。等到学生下晚自习,听着教学楼道里的喧闹,看着对面学生宿舍楼灯光盏盏亮起,一天的学习生活结束,在灯灭灯亮中,洗去一身的疲惫。在这扇窗口,我们看得到时间流转,看得到青春面庞,看得到未来发展,也看得到我们自身的成长。

兰州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谭淇。谭淇 供图

  一日晚自习后与伙伴们在办公室阅作业。一声报告后,班里两个女孩推门进来,搓着手,问我:“老师,你怎么还没回?感冒怎么样了?我们回宿舍后从窗口看到你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就想来看看。”从一扇窗口到另一扇窗口,我感受到了真实、单纯的关爱和温暖,这是我在这个冬日里独一无二的体验。从一扇窗口到另一扇窗口,我始终期待看到变化,看到进步,看到知识的渴求和未来的希望。而在这里,变化、进步、渴求和希望,都在于一双双冻红的小手和明亮的眼睛中。在这扇窗口,我们看得到爱与被爱,看得到付出回报,看得到炙热温馨,也看得到我们所坚信的“知识改变命运”。而这些都是我从前的人生中从未体验过的。

  如果说,生活的大半都集中于这一扇窗口,那“支教”对于我们也是一扇窗口。作为一名支教老师,就教学经验,我们比不上诸位教学能手;就课堂效果,我们也不像各位师范类出身的教师那般井井有条。教学工作时常让我们焦头烂额抓耳挠腮想尽办法。那我们的这扇窗,能看到什么呢?是三个异乡青年,隔着与家乡近一千五百公里的距离,守着一扇窗和夜夜灯光;是焦头烂额抓耳挠腮想尽办法后的茅塞顿开神清气爽;是我们虽有种种不同,却始终平等、友爱、团结、互助;是我们带着仍稚气未脱的“孩子”大胆探索;是我们让孩子们看到目标和未来从来都不遥远;是我们把外面世界模样的描绘。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勇敢、忠诚、干净和担当,看到平等、广阔、多元和飞速发展。

  同样,在这扇窗口背后,是一名支教老师“志”和“愿”的初心。用脚步丈量西部大地,以智慧与汗水服务地方社会。一群集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身的、血气方刚的青年人离开象牙塔,走向西部,走向基层,走向田间地头,走向真实有热度的祖国大地,带着学识与热情,走上三尺讲台。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理念的更新,文化的自信和志愿的初心,更是青年一代向基层学习,向田野学习,向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统的技艺与智慧学习。正如青年习近平在陕北,是学生,也是农民。只有深深扎根于此,对于这片土地怀有深深的热爱,才能时时刻刻谨记人民的嘱托,时时刻刻为人民服务,时时刻刻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牢记心间,把青春与初心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一扇窗口,为研究生支教团而开,看到真实的生活与炙热的感动,也看到青年的担当、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

  感恩吾土,汲汲反哺。作为一名在西北求学的支教老师,西北给予我广博的知识,给予我应给予年轻人的包容与温暖,而此时,我们也愿将知识、包容和温暖传递,在这扇小小的窗口内,在我们的“第二母校”广河中学,点亮窗口内的一盏灯,温暖窗口外的一颗心。在西北贫瘠却多情的土地上,抒写新时代的志愿篇章。

  我来时,绿树成荫;我在时,白雪茫茫;我走后,窗口依旧,新楼拔地而起窗明几净,操场人声鼎沸。孩子们都将拥有更加广阔、更加坚实的窗口和未来。

  (作者简介:谭淇,女,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兰州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现支教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广河中学,担任校团委副书记(挂职)、高一9班副班主任、语文教师。)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