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感悟:不能让空巢老人遗落身后渐行渐远

 

2017-05-17 10:3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学校为了我们支教团八小支上下班方便,在学校对面租了房子。房东阿姨和叔叔六十多岁,是三峡移民来的,俩人守着2套房。

  叔叔很热心,帮我们换灯泡、修热水器,阿姨也很温暖,和我们家长里短,多有照顾。因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在外地生活,他们的晚年生活很闲适,也很冷清。经常看到阿姨一个人坐在门口大石头上,低头拨弄鞋子,偶尔抬头看看路过的寥寥的人,或是背起竹篮,窜进大山里漫山遍野的挖野菜,叔叔也是,他习惯手背在后面,走过一家又一家门口,探头往里看看有没有人在,若是有人,叔叔便开心地一笑:“嘿嘿!”,算是打了个招呼,继续往别处走去。物质上不缺米少粮的他们,也让人看起来心头一紧。

  一次我与学校老师下乡做技术扶贫,那次经历让我真实接触到深山里的独居空巢老人,现在提及依然心有不忍满怀凄怆。他们生病了要自己撑着起来,每天电视开着才能睡得安稳,听手机里的音乐才能打发孤寂;生活中的好伙伴是狗和鸡,唯一的慰藉是往年的照片,当有大批年轻人涌进山村的时候,那就是要过年了。他们把十分钟的事扒开了揉碎了延长到两个小时去做,因为时间那么长,夜又那么凉,空着的日子本就无处安放。

  老人很孤苦伶仃,儿女们也不容易,都在咬着牙过生活。怎么办?我根本不敢对视他们寂寞无助、暗淡无光的眼睛,不敢看向他们茕茕独立、步履蹒跚的背影。

  我想起去年重阳,我们研支团在丰都县敬老院,慰问院里的爷爷奶奶们。他们大都是鳏者、寡者、独者,伶仃一人。但养老院里有干干净净的屋子,香喷喷的饭菜,还有一起谈天说地的老王头、老张头。李奶奶96高龄,头发花白,牙齿所剩无几,眼光烁烁,她开心地向我倾诉:“党的政策好!要不我们哪来的屋头住。”“衣裳鞋子和被子都少不了,吃得好住得好,衣服也不用自己洗,还有一百块零花钱呢!”,这看起来全然一副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相比较独居深山的空巢老人,养老院已经是社会帮助子女填补照顾老人日常生活空缺的最佳方式。

  但是,我国的老人,最起码到我的父母这一代,一直对家庭和晚辈的倚赖很强,一旦孩子独立,离开家庭,老人们就会感到孤独,就会对子女或多或少产生“老无所依”的责备。正如我们推崇子女的孝顺,推崇中国传统文化、保留传统的养老方式,哪怕此时我们焦虑在奋斗至上、生活第二的时代里,也不能造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后果。

  “父母在不远游”。对于自己的父母,我们不能让他们成为社会进步夹缝中的最后一代,被遗落在身后渐行渐远;对于别人的父母,我们推己及人亲爱有加,多去养老院看望看望,多去老房子里慰问慰问,给他们带来一些快乐,也为自己带来一份心安。(安徽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邢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