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8 08:3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2017年8月,中共中央党校编辑出版发行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近日,该书在志愿服务祖国西部基层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中掀起了学习热潮。他们结合自己在西部基层开展的志愿服务工作和生活,表达了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心得体会和感悟。他们表示,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将鼓舞着他们扎根西部,在西部的服务工作中磨砺成长,用坚守和担当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岁月。即日起,中国青年网西部计划频道将集中刊发志愿者的学习心得和感悟,用一段段最美的青春奋斗故事,为庆祝伟大祖国母亲的第68个生日献礼。
学习总书记知青岁月感悟⑨
大四那一年,我积极响应国家“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选择报名参加西部计划,成为研究生支教团中的一员。2016年9月18日,我如愿所偿,很幸运地成为了黑龙江大学第19届研支团中的一员。2017年7月22日,带着对支教生活的憧憬,带着对未知生活的迷茫与彷徨,我与校研支团的10名伙伴一起告别家乡,踏上人生新的旅程,K1062次列车,49小时50分钟,3055公里,这些看似不相关的数字从此进入我们的脑海中。从东北到西南,从城市到乡村。最初,原以为改变的只是生活的地点,要适应的只是不一样的风土人情,然而燥热的天气、辛辣的食物、不便的交通、听不太懂的方言还有硕大的昆虫等都成为了我们支教新生活将要面临的难题。7月28日,我们11人分别抵达各自服务地,面对彼此的分离,面对一切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面孔,我们无从下手。偶然间,在网上读到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从此我看到了前行的方向,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只因刚好遇见“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总书记曾说过:“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后,我才真正理解了这话的内涵。
书中记录了当年与总书记一同插队的知青、当地朝夕相处的村民以及当年与其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等29人的采访实录。他们以讲述各自亲身经历的方式向大家展现了当时知青岁月的点点滴滴。同时,这些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1969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顶着家庭背景的巨大压力,去最苦的地方延川县梁家河村一待就是七年。面对别人对他“黑帮子弟”的“待遇”,他淡然笑之,面对新的艰苦环境,他泰然处之。他先后攻克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这五大关。在个人处境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先后递交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在艰苦的环境中,仍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对进步的追求,对党的事业的执着。总书记在这七年间,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与村民们一同修公路、建沼气、打坝挑粪,用七年的光阴为当地老百姓做一切实事,心系于民。同样也是这七年,成为了他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的历史起点。
在恰当的时间遇到了一本合适的书,扫除了迷惘与彷徨,重拾了理想信念,坚定了人生的目标,它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面对亦或处理当前的问题,只因刚好遇见“你”。与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相比,我们支教的这一年便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与其去的延川县梁家河村相比,我们的服务地即便是当地极为偏远的地方,但也不值得一提;与其“五大关”相比,我们眼前的困难仿佛就是小巫见大巫。22岁的习近平奔赴清华大学读书,22岁的我们正值大学毕业,开启了支教新征途,我们会承前辈之力,以总书记在延川县梁家河村所做的一切为借鉴,结合服务地具体实际情况,做实事。
只因刚好遇见“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我很庆幸,能够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的一员,能够与我的10名伙伴一同横跨大半个中国,来到巴渝大地,重温总书记的青春之旅——选择农村、扎根基层、锻炼自我、服务社会。我很庆幸,有机会去体会、感知总书记是如何在恶劣的自然条件、繁重的生产劳动、贫乏的物质生活以及严酷的政治环境下,铸就了其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的奋斗精神。我很庆幸,有机会去感悟在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同时,不忘记学习和思考的那一份博大情怀,学习把读书当成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的那一份精神追求;学习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志存高远、救世济民的赤子之心。我们必将在这里磨练坚强的意志、顽强的品格及遇事处事的能力,自强不息,奋斗不已。
只因刚好遇见“你”——寿桥
寿桥,重庆市潼南区一个极为偏远的镇子,地形多为丘陵地带,可开垦种植的耕地较少,因此当地人多靠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开辟出来的少数平地就由当地的老人亦或留守妇女等人用来糊口。因此,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我们踏着总书记的步伐,走访慰问当地村民,了解各自家庭具体情况。我从来没有想过曾经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些贫困家庭的样子会出现在我的身边。初进场院,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赤着脚在晾晒稻谷,看到我们很高兴地迎了上来。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老爷爷今年已年过七旬,平时下地种点水稻供自家食用;平日里与孙子、孙女一起过活,儿子、儿媳都在外地打工,每个月会按时寄来生活费。土夯的房子,木制的门,破旧不堪的屋子只能借助阳光来取亮。与老爷爷交流期间,一个小女孩时不时地向我投来好奇的目光,那双眼睛天真无暇,散发着幼稚的光芒,至今仍使我难忘,但每当我俩四目对视时,她便立刻把头转向其他的地方,这就是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的真实写照。总书记当知青时所做的每一件事儿,都是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如今的我们,在了解了当地的具体情况后,借鉴前四届研支团学长、学姐们的方式方法,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对于当地留守儿童,我们开展了“送物资”“送知识”和“送关爱”等系列活动;对于即将步入大学的准大学生,我们召开了与准大学生经验交流分享会;对于患癌大学生,我们开展了“将爱洒满人间”募捐等活动。今后的我们,仍会继续从总书记爱民为民情怀和青春奋斗岁月中充分吸取养分,融入群众、植根群众、造福群众,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努力。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沿着总书记的指引一路向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却从未接触过英语,当听到他们因有一名英语老师而不断欢呼雀跃的声音,当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双眼,那一刻更坚定了我们在支教岗位上践行“德厚知深、诲人不倦”黑龙江大学教风的信念。针对学生们的现状,支教团成员经讨论后商定出稳扎稳打的教学计划,只有基础打牢固,才可以更好的后来居上,与此同时,还开设“四点半”课堂,为学生们进行作业辅导及兴趣培养。我们愿为学生们扣好人生中的第一颗纽扣,开拓学生们的眼界,尽己所能,给他们带来理想和希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牢牢把握了当时的时代机遇与机缘,贯穿着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和鲜明的创新创业精神。如今的我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冲刺伟大中国梦的历史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我们青年的一代,定会自觉地把激昂青春梦融入新时代伟大的中国梦,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奉献磅礴的青春力量。(作者:赵文晶,黑龙江大学第19届研支团团长,现服务于重庆市潼南区寿桥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