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这一年我是孩子们的知心大姐

 

2021-08-19 14:4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时光匆匆,转眼间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已接近尾声。这一年,我总觉得短了些,快了些。最后几天,我不想收拾行李,也不知道怎么和学生告别,但也不得不告别。

  来到冯原镇中心学校支教是一种缘分。本来我们一行六人在澄城县城一所学校准备入职了,接到积极通知,让我们到更加偏远贫困的乡镇学校——冯原镇中心学院开展服务。该校距离县城有一个小时的车程,要翻越几座大山。

  去年八月底,刚到冯原镇,正是太阳西沉傍晚时,我就被当地人的热情给打动了。门口传达室的大爷领我到住宿的地方,给我说怎么打水,还邀请我一起吃一顿晚饭。那顿晚饭虽然只有简单的素菜和一碗汤,我却觉得十分好吃。

  第一次开会,领导用陕西方言进行工作安排。对于外地的我来说,领导的工作安排,我听得云里雾里,就需要“半蒙半猜”地理解他们在讲什么。这天晚上,正是我的22岁生日。决定来支教,是我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回想起来第一次站上讲台,心中是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担心不知道该怎样才能把自己在大学的所学所思更好地讲授给学生,另一方面我很激动,希望能和学生们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第一堂课,我记得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小李老师,未来一年请多多指教,课下有什么困惑都可以来找我,我愿意做你们的知心大姐姐!”从同学们希冀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于是日复一日,我课前认真备课,课上激情的讲课,课后及时反思,希望给孩子带来一节节精彩的课。

  到了课下,孩子们把我团团围住,争先恐后问我问题,还有找我签名。孩子们经常跑到我身边,往我手里塞一颗糖就跑走,还有小女生送我发卡的,耳钉的。我变成了他们的知心大姐姐,我们无话不谈。

  虽是踏入一片陌生的土地,但这里的一切都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年的时间不长,但我仿佛来了很久,我熟悉了这里人的交谈,熟悉了这里的饮食,熟悉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并且和这里的同事都处成了好朋友。

  还记得这里的因为冬天天气特别冷,我的身体出现了各种问题,热心的同事陪我看病输液;知道我喜欢吃鸡肉,李校长忙活起来,给我准备了一顿大盘鸡;周末我和同事们组成了“阳光姐妹淘”小群体,到壶梯山看过最美的夕阳。还有热心肠的贾老师经常帮我洗衣服,邀请我去她家里洗澡。家长也会特地给我送来当地的特产苹果。

  这一年,孩子教会我在逆境中成长。家访的时候,一个男孩父母离异,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孩子由爷爷奶奶来养活。聊天的时候,奶奶哭了起来,懂事的男孩子给奶奶拿来纸巾,还画了一幅画来安慰奶奶。还有一名品学兼优的女孩子,听话懂事,和哥哥妈妈居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里。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课本学习,没有桌子就趴在床上完成作业。他们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非常懂事。他们的勤奋努力,给了我极大的触动。我给贫困家庭送上了米面油,还给那个可爱的小女孩买了书包,手套。

  我很开心,可以通过爱心陪伴来改变孩子。我经常在课上开形式多样的班会,主要是陪孩子说话聊天;陪伴他们一起吃早饭,一起唱歌跳舞,一起看纪录片了解各地文化。六一儿童节,我们班举办了一次晚会,我买上一些零食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周末孩子们无聊,我给他们辅导功课;学校没有美术课,我便买白纸教他们学习简笔画;学校没有手工课,我买了折纸,教他们折小兔子和小老虎;孩子们缺少文具,我送给他们每人尺子、橡皮、本还有笔;因为书籍匮乏,我设立了图书角,准备了图书,让他们可以汲取知识;班里的森森学习不好,但是人仗义干活勤快,我让他当班长,鼓励他好好学习,他英语进步了50多分……我时刻提醒自己,我不仅是一个老师,更是孩子们的知心大姐姐,应该从多方面培养他们。

  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孩子们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他们不再遮遮掩掩,不再内向胆小;他们越来越自信,他们敢于在教室里展示自己的特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他们可以用流利的英语对话;他们明白了学习的意义。

  这一年,开心幸福;这一年,共同成长;这一年,青春无悔。

  (作者:李思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曾服务于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冯原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