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3 15:3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除了路人给的温暖,更让人不舍的是藏族朋友的情谊。2016年3月29日,下乡回到单位,看到桌子上有个留言条。刚刚看到留言条的时候,只是感到新鲜,毕竟现在手机短信、扣扣、微信那么普遍,已经很久没看到留言条了。可仔细一看内容,我鼻子一酸,差点儿哭出来。上面写着“你包里我放了一块儿九宫八卦牌,是辟邪保平安的,我从拉萨买的,并到色拉寺开光了,祝你一切顺利”。让我感动不仅仅这些字,而是阿佳是因为看病才去的拉萨,却不忘给自己带回保平安的礼物。阿佳90年左右参加的工作,在单位兢兢业业,一待就是近三十年。她待人平易近人,又幽默,单位的人都很喜欢她。去年春节我没有回家过年,阿佳知道以后,特意邀请我到她家过年,让我在异地他乡体会到了家的感觉。前一段时间,阿佳生病了,一直在藏医院理疗,身体仍没有康复。这次去拉萨,就是为了看病,还不忘给我带了礼物回来。3月29日那天,我正好下乡不在单位,阿佳去单位没有找到我,就有了这个留言条的故事。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不去西藏当志愿者,我想象不到这种感动。“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不单单是一句歌词,有一种感动,本身就叫做西藏。
有次回家,拿钥匙开门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门口墙上写着的几个字,“叔叔你是最好的”。其实,这个故事说来话长,毫不夸张的说,在朗县中学没有不认识我的。我志愿服务单位是朗县农牧局,住宿安排在朗县中学的教师公寓。所以,渐渐地与中学生打成了一片。刚开始,就是跟他们一块儿聊天,问他们学习、生活情况,问他们理想、未来,跟他们谈谈自己的志愿服务,自己的生活、学习以及自己在这里的感觉和对未来的期望。慢慢地,熟悉以后,下班回家或者上班出门,恰好中学生课间,坐在路边聊天,见到我走过来,都“叔叔”、“哥哥”喊个不停,有时候,同学间还为应该喊“叔叔”还是“哥哥”争执个不停。现在,与中学生越来越熟了,我也已经成为朗县中学生“后勤服务中心主任”了,而我家已然成了朗县中学“后勤服务中心”。借手机打电话、手机充电、倒热水、问问题......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们做不到。我心里一直还在嘀咕着,走之前要不要给朗县教育局、朗县中学打个申请,给我评个“服务中学生标兵”之类的。在这之前,单位领导担心我每天上山下山(中学在山上,单位在山下)太累,希望我能搬下来住。我当时没说什么,只是心里嘀咕,“在山上,每天还有中学生‘叔叔’、‘哥哥’喊个不停,我搬下来以后,谁喊我‘叔叔’、‘哥哥’啊?”。其实,只是开个玩笑了。说到底,是自己舍不得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
好了,接着分享我的西藏志愿服务故事。大家如果之前去过西藏,肯定忘不了街头那些乞讨的大人、孩子们。据说,在日喀则有个节日就是外出乞讨。每年有段时间,他们就离开家,外出乞讨。不过也有很多是因为家庭困难才出来乞讨的。那是x月x日的事情,由于到西藏以后,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所以对于那天的事情记得格外清楚。下午六点钟,下班后,独身一人,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选择去一家饭馆吃饭。正等着的时候,俩小孩进来了,一男一女,小男孩大概五岁,小女孩大概有三岁吧,我在最外面的桌子坐着。俩小孩,先从里面的桌子进去,伸着手向吃饭的人要钱,嘴里喊着“扎西德勒”,吃饭的人看是俩小孩,从钱包拿出了两张零钱。走完里面的桌子,他俩来到我这里。其实我不反对家庭困难又无法正常劳动的成年人出来乞讨,但是我很不理解家里的大人为什么让这么小的孩子出来乞讨!难道不应该好好教育孩子自力更生吗?看着俩小孩,我问他们“你们家人在哪里?为什么出来要钱啊?”“你告诉我为什么出来要钱,我就给你们”。俩孩子只是笑着,不说话。让我直接把钱给俩孩子,加深他们“自己不用劳动,可以直接伸手要钱”这种不劳而获的意识,我实在做不到。想了一下,现在正好是吃饭时间,也注意到小男孩手里的袋子里,装着几个饼子,看样子俩孩子都没好好吃饭。问他俩话,也不答,只是笑。我接着说,“钱的话,我不能给你们,但是我可以请你们吃饭”,然后指了指对面的座位,让他俩坐下来。这次俩人好像听懂了,乖乖的坐下来了。可没一会儿,小男孩对小女孩嘀咕了几句,小女孩跑出去了,也不知道干啥去了。过了没多久,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抱着一个更小的孩子,跟着小女孩进来了。先是坐在旁边的桌子上,后来老板看出来我们是一伙儿的了,为了招徕更多客人,就把中年男子“请”到我们这边了。几个人挤到一张桌子上,小女孩坐我身旁,男孩跟中年男子在对面。试探性地问了一下,知道中年男子听得懂普通话,就聊起来了。家里没有其他人了,孩子妈妈生下小小孩儿没多久就不在了,家里只剩下男子和三个孩子了,孩子们都还小,尤其是小小孩儿,不到一周岁。孩子们不能没有人照顾,中年男子也没办法出去打工,只能在家里种种地、养几头牛,农闲的时候,带上孩子,出来讨点儿钱。有心问一下,不怕对孩子有不良影响吗,这么小就让他们出来乞讨?让他们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好吗?又怕戳中男子的伤心处,就没有再说什么。孩子吃饭的时候,我也在悄悄观察他们,男孩总是让着女孩,承担着一个哥哥的责任。而看到门口的流浪狗,拿着吃剩下的骨头,轻轻地蹲下去,看着狗慢慢地嚼碎,吃下去。有那么一瞬间,感觉鼻子一酸,差点儿控制不住自己,还是强忍着,没在孩子面前落泪。心里装着事情,就不愿意再多说话,几个人吃完饭,我目送他们向我的反方向走去,一直到消失。
回来以后,自己一直在思考:自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为什么非要固执地想着去改变孩子伸手要钱的习惯?为什么不可以用零钱直接打发了孩子?自己这样做真的对他们有好处吗?即便,退一步讲,对这俩孩子有那么一点儿好处,可是那么多讨钱的孩子,那么多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自己能做的到吗?突然想到毛泽东同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辽阔草原上,几点星星火光,实在微不足道,可那并没有影响它发展成为燎原之势!是啊!虽然我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自从2003年团中央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来,已经有成百上千,成千上万个和我一样的大学生来到这里志愿者服务。与我一起这样做,用我们的小水滴汇聚成大江,汇聚成大海,又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
整个西藏自治区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七个市(地区),73个县(区),300多万的人口。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辽阔的草原,而我只是一点儿星星火苗。但是,成千上万个志愿者分布到西藏这片热土上,在这里播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种子,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浇灌它,用我们的努力和进取保护它,用我们的无私和分享祝福它。我相信,不久之后,整个雪域高原将会开满志愿者之花,而那些像小男孩小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也一定会得到花儿的保护和祝福!(2015年服务西藏志愿者 滑凌啸)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