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支团20年 复旦大学:教学为本赓续家国传承

 

2019-11-21 11:1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实施20周年。20年来,研究生支教团作为共青团工作的创新之举,紧跟时代发展,把握社会需求,适应青年特点,持续实施时间长、参与人数多、国家支持力度大、示范效应显著。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推出“研支团20年”专题,展示研究生支教团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1998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为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启动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复旦大学最早响应团中央、教育部号召,于1998年遴选成立首届研究生支教团。1999年起,首批研究生支教团5位队员赴宁夏西吉开展服务,至今,已坚持第二十一年。二十一年来,复旦大学共计派遣322人次、321位队员赴宁夏固原市西吉县、贵州贵阳市息烽县、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云南大理州永平县四地七校开展支教扶贫服务。

  信念先行,鼓舞青年时代担当

  不仅要让大山里的学生走出来,也要让城市里的孩子走进去。这是复旦大学研支团创办“西吉学子上海游学项目”的初衷。每年,复旦大学遴选近30位支教地学生前来上海,通过文化教育、政经历史、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等主题的参观学习,拓宽同学视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自2014年起,来自复旦二附中的学生、学生家长与教师于每年六月底赴宁夏西吉与当地师生开展交流,举办听课、家访等各类活动,不仅加深了两校间的情谊,也让许多复旦二附中学子与平峰中学学子结为学伴,搭建起长期交流桥梁。

  二十年来,复旦大学研支团队员们积极探索新时代的支教新模式,希望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上增强支教的影响力度。他们在受援地建立了五个“青年活动基站”,为每个受援学校都修建了图书馆(室);修建了水泥篮球场5个,体育活动室3个。研支团依托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联系社会各界力量,积极筹措善款物资,为改善当地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贡献力量。据不完全统计,二十年来,复旦大学研支团为服务学校募集的扶贫助学资金、物品等价值已超过八百万元。

  教学为本,赓续家国精神传承

  复旦大学研支团队员始终相信,虽然支教地学生基础相较于城市学生有些薄弱,但只要用真心,用真情,一定可以让学生有所成长。因此,队员们坚持以抓好教学这一主责主业为根本,20年坚守乡村教育第一线,在地方师资紧缺的条件下,积极承担所在学校的主科教学任务,并承担了大量教学课时。除了主科以外,支教队员还会根据学校需要同时承担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音乐和计算机等其他科目的教学。支教队员们积极更新教学资源,坚持推进社团、课外活动比赛、体育队等第二课堂建设。2018年,复旦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立了八年级英语研支团教研组,集体备课,拉齐进度,统一出卷,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依托附属中学基础教育资源优势,复旦大学研支团队员入选后旋即组织安排队员参与连续1个月教学见习(每人不得少于12个工作日,并应提前排班,力求连续)。通过参与以副班主任身份管理班级、深入课堂旁听名师授课、参与课程设计与教研活动、参与学校德育例会、设计试题等全方位学校工作为培训主内容。见习结束时,以小队方式为附属中学设计一堂课并实际开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附属中学考评与队员互评。

  一届又一届复旦研支团队员们的持续努力体现在西吉孩子们的中考、高考成绩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2006年,在三合中学,支教队员培养出了学校第一位考入“211”高校工科专业的女学生。2011年,在平峰中学,支教队员的学生考取全固原市中考状元。2013年乌江复旦学校毕业生陈洪平通过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并以高出一本线54分的成绩,顺利收到了梦寐以求的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为了第一个真正踏入复旦园的研支团学生。回忆当年奋斗的往事,陈洪平对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队员充满了感激与敬佩。他说:“支教队员们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带来了对未来的希望,和自己想成为优秀的人的目标。”支教队员种下的“复旦梦”也在前赴后继的支教服务下继续开花结果。2018年至2019年,乌江复旦学校毕业生杨柳,拜城二中毕业生赵子涵先后进入复旦大学,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如愿以偿成了支教队员们的学弟、学妹。

  精神感召,接力伟大光荣事业

  复旦大学大力推动宣传研究生支教团的光荣事迹,让研究生支教团发挥品牌旗帜作用。宁夏西吉、贵州息烽、新疆拜城、云南永平等对口支教地,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复旦“第七教学楼”(复旦大学原有六栋教学楼)。在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是知名度最高的志愿者品牌之一;在一代代复旦人的代际沟通中,“志愿西部”成为必不可少的语言因素。

  2002年,全国第一本以西部志愿者为题材的书籍《黄土地·青春歌》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复旦剧社编排的全国第一部以西部志愿者事迹经历为题材的话剧《托起明天的太阳》进京汇报演出,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观看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2008年底,《托》剧获得了中国戏剧最高奖——中国戏剧?校园奖。2013年,《我的青春我的团——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支教纪实》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集合了复旦大学研支团14年来各届队员们的工作、记录和随想,受到了社会的好评。2019年,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赴宁夏西吉看望研支团成员。在6月的毕业生思政课上,焦书记把复旦人在西部、在基层奋斗的点点滴滴带给即将奔赴社会大舞台的毕业生们,勉励队员们延续复旦研支团20年奋斗的脚步,帮助山里的孩子们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接力棒从未中断。支教学子在山沟与外界间架起了知识桥梁,点亮山里娃的青春梦想。

  研支团20年 刘硕:如果可以选择我愿伴你左右 

  研支团20年 曹礼勇:坚守梦想点燃大山希望 

  研支团20年 汪艳:扎根林芝静待格桑花开 

  研支团20年 毛雯芝: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研支团20年 清华大学:薪火相传青春与理想同行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