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5 11:2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25日电(记者 李彦龙 通讯员 陈芷婷)近日,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团市委指导下,华南师范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昌都分队在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惠民班)开展“超级火山大危机——模拟‘火山喷发’”科学探究活动,与学生们共同认识火山并动手制作动态火山模型,模拟“火山喷发”过程。
华南师范大学第22届研支团在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惠民班)开展“超级火山大危机——模拟‘火山喷发’”科学探究活动。图为志愿者陈芷婷介绍火山爆发知识。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 供图
活动伊始,志愿者陈芷婷通过视频和图片资料,向学生介绍火山类型、地球结构和自然界火山爆发的原理,学生从视频资料中认识火山爆发的威力和影响。其次,学生通过世界和中国火山分布图,了解并找出中国火山分布的主要位置和世界著名火山的简要情况。
紧接着,志愿者向学生介绍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的材料。由于初一学生还未学习过相关的化学知识,志愿者重点介绍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材料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志愿者陈芷婷介绍实验材料。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 供图
随后,同学们根据志愿者讲述的操作步骤,开始小组探究活动。同学们小组分工合作利用橡皮泥和瓶子搭建“火山”外表,并依次将红色颜料和小苏打混合后倒入“火山”内,将洗洁精和白醋混合备用。准备就绪后,由小组长将混合好的白醋倒进火山模型内,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等待着“火山喷发”现象得发生。片刻后,同学们惊喜第发现,“火山”喷出了红色的“岩浆”,火山“喷发”模型制作成功!
学生们正在小组合作搭建“火山”外表。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 供图
活动最后,志愿者邀请同学们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各组“岩浆喷发”持续时间不同的原因。最后,同学们明白了这是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材料用量的差别会导致“岩浆喷发”现象持续时间不同。
学生们认真观察“火山喷发”现象。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 供图
此次活动,通过动手制作动态火山模型,感受火山“喷发”的过程并学习到其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让同学们在实验的体验中感受满满的胜利感和自豪感。
学生们与小组制作的火山模型合影。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 供图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