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随笔:让我们在相识相知中一起成长

 

2021-05-28 14:5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不知不觉,来到昭觉县支教已有200多天。还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从成都坐7个小时的大巴到西昌,再从西昌坐大巴沿着盘山公路行进3个小时,到达了大凉山的腹地—昭觉县。在这里,我与一群彝族的孩子们在相识相知中一起收获成长与温暖。

  初识

  “黄老师,你要和我们一起么?”晚上,在回宿舍的路上,一位女孩子向我问道。蓦然回头,只见一位干净利落的女生和同学们抬着一筐水果向学校走去。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热情地向我说:“黄老师,和我们一起去参加今晚的班级教师节晚会吧!”原来是八年级六班的同学。“好啊!”我笑着答道。我坐在同学们中间,身旁的他们热情地递来饮料和水果,让我这位才教了他们几天数学的老师有些受宠若惊。他们非常开心地给我分享彝族的习俗文化,还教了我一句彝语“孜莫格尼”。在游戏环节中,他们一起唱着彝语歌,跳着民族舞,仿佛我们就是一家人。

  相知

  我所支教的学校--东晨中学,位于昭觉县新城镇边缘。全校学生大约2500余人,大部分来自乡下农村。他们平时都在学校寄宿。我担任八年级六班和十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刚开学要是在操场上碰到他们了,一部分同学会低着头,然后从你身旁绕开;要是你主动喊住他们,并向他们打招呼,他们则会向你会心一笑,然后小跑离开。他们很腼腆,也可能是对我这个初来乍到的老师感觉有些陌生。我在课堂上开玩笑说:“数学老师有那么凶么?我又不会吃人哈!”然后告诉他们,“在课堂上,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会对你们严格要求,但是课后把我当成朋友就可以了哈,遇到什么困难直接给我说就好了。”下课后,我会下意识地去和班上腼腆的同学聊天,交流一下最近学得咋样了,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后来,我们变得越来越熟了,他们碰到我会主动问好,时不时还说一句彝语调皮一下。交流多了发现彝族的孩子就是淳朴,一旦和你熟了就特别热情大方。有时在班上批评了一些调皮的同学,一下课碰到他们,他们竟主动向我来一句:“黄老师好,我帮你拿东西吧!”;要是碰到周末上晚自习没吃晚饭的时候,他们还会把从家里带来的腌萝卜、烤土豆给我吃。

  在教与学中彼此成长

  做了一名数学老师后,才知道肩上的责任有多重。班上的学生大多数学基础知识很薄弱,对于他们来说学数学是件头疼的事儿。有时候一道几何题我要讲几遍,他们才恍然大悟。因此,每次上新课前,我都会先将基础知识再温习一遍。只要他们在学习中有进步,我就会鼓励:不求一跃千里,但需天天向上!相信大家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经过几个月的教学实践,我也慢慢摸索出一套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来。比如,他们代数学得好,在平时的作业和习题讲解中我就更侧重于几何;学生们晚自习的精神状态比上午的好,我会将重点知识放到晚上来讲。还有,周末的作业我一般会布置得比较少,因为班上的一些同学早已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周末他们还要帮家里喂猪,放羊,做家务。

  昭觉的冬季冷且持续时间长,我们发起了暖冬行动,给孩子募捐了棉服、棉裤、鞋子。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下,昭觉彝族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环境、受教育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真心祝愿他们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黄建霖,四川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昭觉分队,现服务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东晨中学。)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