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研支团关爱残疾儿童播撒爱与希望

 

2016-05-18 09:1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2016年5月15日是第二十六次全国助残日,武汉理工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龙里服务队志愿者前往残疾儿童家中进行慰问走访,形成结对帮扶,为孩子们带去书籍、玩具等物资,并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为残疾儿童播撒爱与希望。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陈楠教残疾儿童玲珑手工制作风筝。武汉理工大学支教团 供图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陈楠教残疾儿童玲珑手工制作风筝。武汉理工大学支教团 供图

  玲珑是龙里县第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陈楠)是在为“理工·滴滴GO”助学金寻找需要帮助的贫困儿童时开始留意她的。班主任向我介绍她的时候,表情是心痛而无奈的,先天性800度近视且无法治疗,仿佛给这个小小的孩子印上了终身残疾的烙印。在后来的接触中,我了解到她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便分开了,且都在外地务工,一直以来玲珑都是住在亲戚家。但是,在玲珑身上我丝毫没有看到类似消极、放弃的字眼。上课看不到黑板,老师允许她站在讲台边上看,走路看不清脚下她就全神贯注的走。她比同龄的孩子都要懂事,当我们去她家家访时,她既开心又腼腆,主动给我们泡茶,但这份“懂事”也更让我们心痛,在这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里,她却在经历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我们给小玲珑带去了画册、文具、台灯和风筝,希望她可以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美好的童年。我们也相信,病魔不会将她打倒,而会使她更加坚强。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袁霞和残疾少年小敏阅读残疾运动员新闻报纸。武汉理工大学支教团 供图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袁霞和残疾少年小敏阅读残疾运动员新闻报纸。武汉理工大学支教团 供图

  龙里中学高一十六班小敏,她是一名肢体残疾的孩子,失去了双手,衣食住行全靠她那双稚嫩而又坚强的胳膊。她是这学期才转入龙里中学就读的,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在我的课堂上,她坐在第二排,两只胳膊拿着笔,熟练地写字做笔记。脑子里浮现出很多肢残少年用双脚和嘴写字的画面,这个孩子定也是一个十分顽强的孩子。后来批改课后作业,翻到一个陌生的名字的学生本子,突然想起课代表提起过这个名字,这是小敏的作业本。我慎重地翻开了作业本,字迹很工整,甚至比班上好些字迹潦草的同学写得更好,我惊叹,更是敬佩。小敏也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很多班上没几个同学能做对的题目,细心认真的她也能做的更好。这样的她不得不引起我的注意,后来有一天,发现她没来上课,我心里一惊,担心是生病了。后来课代表告诉我,原来是去参加比赛了,小敏是贵州省游泳队的成员,厉害着呢。想想还是“旱鸭子”的自己,不由得对这个学生佩服不已。

  借着国家助残日的契机,我们决定以支教团的名义去小敏家里进行家访慰问。一个电话过去,是小敏接的,“老师,您要到我家呀,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可以吗?”我心里一惊,急忙回答,“可以啊。”先见面,再了解情况吧。快到小敏家时,是她下来接我们的,上楼,开门,关门,如此熟练。家里就小敏一个人,她一个人住,一个人做饭,一个人生活,爸爸妈妈平时大约三到四天来看她一次,给她做饭,留起来,她每天再把饭菜热了吃,偶尔她也在外面买饭回家吃,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也慢慢相信这样的她独自生活是没有问题的。聊天中了解到,小敏是在九岁时,骑自行车遇到大货车,发生了车祸,失去了双手。一开始也什么都不会,后来进入了残疾人联合会,和其他人一起学习,慢慢适应了没有双手也能生活自理的日子。我们给小敏带去了很多的书,希望她可以通过书籍打开另一个世界,获取更多的知识,也相信她的未来也定会辉煌灿烂。

  像玲珑和小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更多地关心与爱护,更加细心地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支教团下一步将加大对残疾儿童的帮扶力度,将残疾儿童优先列入理工滴滴GO助学金受助学生名单。(通讯员陈楠 袁霞)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