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2 15:1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支教路上故事多多,有温暖感动,更有平淡生活。在困难和挑战中掺杂着意外与惊喜,那一朵朵娇嫩成长的小花,时刻牵动着队员们的心。
上学期秋季,富平中学收到了西北大学(简称西大)的喜报和招生简章,。一个月后,我因校园值周再次路过高三教学楼的宣传栏,发现几名学生正围着西大的喜报和招生简章交谈着什么。
A:“呀,这分数真高呢!”。
B:“你奏bao想了,你沃分sou还没有额高”。(你就别想了,你的分数还么没有我高)
C:“哎!看!西大也有医学!额奏想学医学呢(我就想学医学呢)”。
A:“对咧对咧,撒都bao社咧(啥都别说了),都好好学习去”。
走到走廊尽头,我转身悄悄拍下了这一幕。曾经,我也像他们一样对着中学校园里名牌大学发来的喜报羡慕不已,希望自己也能像这些学长学姐一样考入自己理想大学。如今已大学毕业的我站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去,满眼都是自己18岁时的影子。希望明年的秋季,我能和这几位可爱的富中学生在西大校园里有一场不期而遇。——汤皓添《最平淡的一件事》
我们班有一个男孩儿,个子不高,脸白白净净的,见到我总是笑嘻嘻的。有一次,我送孩子们出学校,那个小男孩拉住我的衣服,对我说:“老师,你的钥匙掉了。”我想了想,我今天没带钥匙啊,但还是下意识地看了看地上。结果地上一干二净,什么都没有,我才知道上了这个小男孩的当。随后我抬起头,看到他特别开心地冲着我笑。
元旦联欢会上,班里的孩子们邀请我唱歌,我欣然答应,随后点了一首《微微》,班里会唱的不会唱的同学都跟着歌声轻轻摆动。唱完之后,这个小男孩跑到我身边,问我:“老师,这首歌是你唱的吧。”我:“你是说,我是原唱?”他点了点头。听到夸赞,我感觉一天的不开心都消散了。当老师,虽然有时候会为他们小声说话、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生气,但是在班里也经常发生着这种小但令人开心的事情。这些孩子真是让人又气又爱。——马宇皎《最开心的一(liang)件事》
班里有一个男生,数学基层不太好,到了三年级,连乘法口诀还背不熟。即便这样,他也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学校组织了一次“淘书乐”校园图书爱心义卖活动。他一个人“推销”出的书籍数量几乎比其他人加起来的总数还要多。在各种劳动实践中他是最积极最能干的一个,在编程课上还做起了老师的小助手,帮助其他同学。帮扶他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是一件难事,短期也是很难看到成效的。但是,我期待着,也相信他一定会从“劳动能手”成长为“进步达人”,从编程课上的小老师成长为数学课上的小老师,这将是属于他的成长,也是我的期待。——刘长友《最期待的一件事》
每周五早餐会吃小蛋糕,我们班的“萌萌哒”总是先把蛋糕分成几个小块,再慢慢地送入嘴中,简单的蛋糕和稀饭竟被他吃出了“下午茶”的感觉,可爱极了,让人哭笑不得。——董怡函《最有创意的一件事》
虽然我是一名数学老师,但督促孩子修改错别字也是我的教学任务之一。也正是在操心孩子们修改错字的时候,我发现了自己的一项新技能。孩子们的“造字”能力很强,有把“游乐园”的“游”写成反文旁的,这时我就告诉他们,是爸爸妈妈带着小孩子去游乐园玩,所以右边是“子”;也有把“小轿车”写成“小较车”的,这时我就告诉他们:要开着车过桥,所以是“轿”;还有把“袋子”写成“代子”的,这时我就告诉他们:要用袋子装衣服,所以下面有个“衣”字……用记英语单词的方法来记汉字,似乎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式。——高紫晗《最操心的一件事》
初来东上官小学,作为一个新手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我确实有些吃力,一边为教学“头秃”,一边为班级管理“秃头”,所幸我与一位比我妈妈还要年长几岁的范老师搭班,才让我一时间没有那么慌张。除了日常的班级工作中帮助我以外,范老师也时常给我这个以校为家的可怜小孩“投食”,而我也因此成为范老师办公室的“常客”,和办公室的老师们开心地聊一些“家长里短”。有时候匆匆忙忙赶着上课,也没来得及留下更多的照片,只是感觉时光飞快,这“暖心饭”从去年的寒冬已经吃到了今年的春天。
可能某天回了西大,会格外想念那些赶着吃饭的匆忙课间和范老师那美味的秘制辣子酱。——白春燕《最暖心的一件事》
在众多“调皮捣蛋”的小家伙儿当中,我们班的小X一定是风云人物了。他在课堂上搞小动作、随意走动、大声接话、打扰其他同学听课等一系列行为让不少授课老师都很头疼。在我看来,他屡屡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似乎正在大声呼喊着对获得他人关注的渴望。我多次找他聊天,了解他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在课堂上多叫他回答问题,帮助他建立自信,多关注他,一起打篮球,在食堂吃饭。我好奇这些努力究竟帮助他做出了多大的改变?慢慢我听到其他老师说他有一些进步。他的作业能放在我的桌子上,上课说废话的频率慢慢降低,我知道这样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改变真的发生了,我感觉他心底里有一团燃烧的火焰,催动着自身向阳而生!——何熙涛《最骄傲的一件事》
二年级的孩子们还比较稚嫩。之前教他们的数学老师是西大研支团的杨老师。去年冬季的一天,因为下午要外出参加集体活动,我就穿上研支团队服走进了班级。一进教室,就有孩子抬起头盯着我看。有孩子大声喊:“张老师穿的是杨老师的衣服!”过了一会儿,有个孩子小声问,“张老师,你也要走了吗?”我当时很诧异,就问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想。他告诉我,去年杨老师走的时候也穿的是这件衣服。我当时鼻子突然一酸,开始害怕服务期满的那一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孩子们,或许我会笑着用一个善意的谎言来和孩子们告别。
这大概就是成长吧,不断地遇见,又不断地离去。——张林《最不敢面对的一件事》
生活在这里的桩桩件件构成了支教生活的全部,我们无比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正因为乐多于苦,才希望时间慢一点、再慢一点,足够让我们再多上一节早读、多上一节课,来见证他们的成长。这何尝不是我们的成长!(西北大学第22届研支团)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