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带着梦想绘制三江源青春画卷

 

2021-01-15 16:0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从初到三江源的好奇与憧憬,到守护学生们的坚定与无悔,我担任美术老师的支教生活已半年了。学生们带着天真烂漫与我一起,绘制着专属于我们的三江源回忆图。

  (与学生合影)

  教材之外,实践出真知

  还记得我作为初一年级美术老师给学生们上第一节课的情景。我介绍着自己的母校,讲述着我们青海分队一行四人的支教初心,学生们听完嘴角扬起了笑容。当他们认真听课时,眼里闪烁的光芒,激励着我要好好珍惜这一年,要把提高学生作画能力和审美观点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课后我才真正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在小学期间没有接触过美术,有的甚至连普通话都不太能听懂。于是我立刻调整原有的备课方案和教学思路,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再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特殊化”处理。课堂上将美术知识点进行趣味化教学,同时抓住学生闪光点,给学生建立起信心。

  学生绘画基础薄弱,所以课堂上我会经常给学生做绘画示范,帮助他们快速理解正确的构图及起形的重要性。有时还会“手把手”地传递绘画技能,让他们更快地提升绘画水平。一到下课,学生便会围着说:“老师,你快看我画的有没有进步!”“老师你画的真好,我也要像你画的这样好~”“老师你在我美术本上做的范画我要好好珍藏一辈子!”看着学生们燃起对绘画的兴趣,基础绘画教学内容也逐渐步入正轨,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学生展示课堂学习成果

  灵感来源,发现生活美

  临摹之余,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而第一步就是从探索自己的生活小细节开始,善于发现生活美。

  每周都会到小七班的1204和1205宿舍与他们谈谈心,问问他们身边的趣事。有次发现两个学生苦着脸,原来他们想家了。他们都是来自玉树的,以前在同一个小学读书。他们都是十岁出头的孩子,远离家乡开启了全寄宿制的学习生活。除了教学,我应该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和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利用绘画更加丰富自己的生活。

  十一月,在班主任提示下,四班和五班的学生们知道了我的生日。在我步入教室时,学生们一起唱起了藏语版的生日歌。这让初为人师的我,感受到了做一名老师的幸福。

  以美育人,充满美的活力

  金秋九月我们与初二年级的25位藏族“精灵”相遇,结合全新的表演形式——音诗画,擦出了三江源不一样的壮美火花。在诗歌朗诵的基础上,增加了配乐、道具、表演画面,孩子们快速地接受了这种表演新形式。课余时间的认真排练,和对三江源的热爱使得演出圆满成功,获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壮美三江源节目演出剪影。

  实际上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其功效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它却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渗透进学生心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9月我与美术备课组的老师一起,组织学生参加了2020“海洋守护者”全国青少年海报设计活动。对于见惯了青山草原的藏族学生来说,海洋无疑是陌生的。我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有序利用海洋资源、共建海洋生态文明科普、海报设计与鉴赏相关知识点等视频,拓宽他们自身知识面的同时,为海报设计打下了基础。同时,我还动员了学生们参加到海洋知识竞赛活动中,让他们对海洋有了新的认识。

刘泽琳和志愿者合影。

  经过努力,共有四名学生获得了初中组优秀作品奖。学生们拿着证书和纪念奖章激动地和我说:“老师这是我进入初中以来获得的第一张奖状”,“老师今天正好是我的生日,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的生日礼物”。

  看着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奖章,和伙伴分享喜悦时脸上的笑容,我突然明白了以美育美、以美助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的真正含义。

  我要继续做一盏明灯,点亮孩子们的梦想和未来,与他们一起,绘制三江源青春画卷。

  (作者:刘泽琳,南京邮电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青海分队成员,目前于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支教,担任初一年级美术老师。)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