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怀揣爱与责任浇灌梦想之花

 

2020-05-26 11:1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青春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孕育着年轻的梦想。支教于我而言,最令人陶醉的记忆莫过于怀揣着爱与责任,用汗水和心血浇灌梦想之花,欣赏青春的恣意绽放。

  今天,是我来到昌宁职校的第247天。还记得刚来时,一位老教师与我分享了他二十余年的从教之路和其中的收获感悟。他在娓娓道来的人生故事中流露出无比的幸福,因为他曾经浇灌过的莘莘学子们的年轻梦想早已绚烂绽放。

  从那天起,浇灌青春的梦想成为我不懈追求和前进的方向……

  千年茶乡的“诗与远方”

  “写诗,发现孩子们笔下的光。”这是公益组织“是光”创始人康瑜的公益思想。我从康瑜的感人故事中受到了很大启发。在授课之余,我开始培养同学们对于诗歌的兴趣。从刚开始的“随意去写”,慢慢到内心感受的准确表达,再到后来纯朴情感的真挚流露,孩子们逐渐在诗歌中找到了自己,发现了美和雕琢文字的无尽乐趣。

  时光的刻刀一刻不停歇,
  姹紫嫣红,
  风清云淡,
  唯有花开的记忆,
  是我与时光老人永世的恋歌。

  这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女同学为了表达对校园时光的眷恋和不舍,而创作的诗歌《时光老人》的片段。该诗歌已被昌宁县职业技术学校校刊收录。女孩的梦想是创作一本诗集,名字就叫做《茶乡的诗》,她想把故乡的点点滴滴分享给同样有诗歌爱好的朋友们。孩子们因为上了我的课爱上诗歌,我也因为指导孩子们写诗收获了荣誉。这份经历弥足珍贵。

  “也许我们成不了太阳,但是我们可以始终向着光,笑谈未来的诗与远方。

  课堂走出的“超级演说家”

  登上舞台的方式有很多,演讲——也许是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然而演讲带给青少年们的收获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提升,或是罗辑思维的训练,更重要的则是成就自我追逐梦想的信心和活力。作为《演讲与口才》的授课教师,我深有体会。

  每年一度的系列主题演讲比赛即将开始了。我怀着满心的希望,将这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通知到班里,然而得到的反馈却是——“搞不赢”(昌宁方言:没办法做、做不好的意思)。正当我失望时,发现角落里一个男孩的眼神紧盯着我,目光中流露出胆怯和期待。直觉告诉我,“他想做,但是不敢。”下课后,我单独找到那个男孩,鼓励他报了名。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每有时间,就会帮他练习。一字字地纠正吐字发音,一句句推敲语气感情,研究手势动作,一遍遍修改文稿内容。在课堂上,我也有意让他登上讲台来进行课程内容展示。可喜的是这个皮肤黝黑,笑容朴实的小伙子逐渐抛下了往日的腼腆和羞涩,仿佛找到了全新的自己,信心满满,活力十足。渐渐地,身边的同学开始称他为“小演说家”。男孩告诉我,他的梦想是去参加电视节目——《超级演说家》。

  比赛如期而至。在近千人的会堂里,“小演说家”发挥出色,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而更令人欣慰的是,赛后他主动报名参加市里演讲赛的选拔,勇敢地朝着梦想迈出了一大步。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

  童心陪伴,放飞梦想

  除了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外,我和研支团的小伙伴们也会经常参加由昌宁团县委承办的“童心陪伴”周末课堂活动,去关爱那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留守的小朋友们。

  为孩子们带来的第一堂素质拓展课主题为“放飞梦想”。也许年幼时的梦想才是真的未被浸染,全部来自于内心世界的憧憬和向往。课堂上,孩子们尽情地述说着自己的梦想。他们用彩色的笔画在美丽的卡纸上写下短短的语句,小心翼翼折成一架架纸飞机,轻轻的呵一口气,把那点点的希望与期盼送向远方。

  望着这些天真无邪,可爱活泼的孩子们,我似乎忘记了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平时只有爷爷奶奶照顾)。开始意识到,我们的到来不仅仅意味着陪伴,更重要的是去倾听孩子们内心的感受和想法,点燃他们对于梦想的渴求,找到属于他们的精彩。于此,我的支教情愫又增添了一份意义。

  “请相信,有时候梦想很小,但它总能带我们走到更远的地方。”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作为陪伴孩子们成长的引路者,我们想要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唤醒”心灵的哪些东西。尽管一年的支教时间相对短暂,但我相信只要怀着满腔激情去为孩子们打开通往世界的窗,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终有一天会被照亮。

  (作者:高宁,东北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队党支部书记,服务于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