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2 16:5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图为靳丹丹被西北大学录取的通知书。靳丹丹 供图
“老师老师,我被西大录取啦!”8月18日,已经毕业离开西北大学在深圳工作的董甜收到了这个跨越1680公里的消息。隔着屏幕,董甜仿佛看到了一张稚嫩而又激动的笑脸,仿佛看到了四年前围着她不愿离开的孩子们。
新奇——“这个老师真年轻!”
2016年的夏天,西北大学第18届研究生支教团一行7人来到了桥山脚下,在石川河畔绽放着他们的热情与青春。董甜来到了杜村初中,成为了一名初三的语文教师,而靳丹丹恰巧是她教授的学生之一。
当班主任领着董甜来到孩子们的面前时,孩子们第一次听说了“西北大学”,第一次见到了支教的老师,第一次遇到了这样温柔又年轻的老师……
西北大学第18届研支团成员董甜在进行语文公开课教学。西北大学研支团 供图
董甜在第一次站上讲台时曾对孩子们说:“你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老师,很荣幸能陪伴你们这一年。四年后,你们参加高考;四年后,我读完研究生。相信那个时候我们一定能在同一个平台相见。好好加油,我在大学等你们。”
靳丹丹谈起当时的董甜,第一个词就是“新奇”。她说:“董老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给分享学习的方法,并鼓励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想、引领我们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靳丹丹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是董甜讲授的《桃花源记》。“当时老师带着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去桃花源,画了渔人到桃花源的路线和地图,就觉得特别神奇,我们理解得也特别快!”
有一次,董甜问班里的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志愿者吗?”有一个同学举起手说:“不计回报帮助别人的人。”从那时起,这句话不仅仅成为董甜前进路上的标杆,更像一颗蒲公英,将种子悄悄地播撒到孩子们的心中。
后来,由于服务学校的安排,董甜被调到其他班级任教。但是,在这不长的时间里,孩子们记住了这个年轻、温柔、新奇、总是充满活力的支教老师,记住了什么是志愿者,也记住了西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记住了西北大学……
温暖——“这是我的‘微心愿’!”
2017年12月,西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富平开展了“情暖寒冬·点亮心愿”暖冬微爱行动,共征集到297个贫困学生的心愿。靳丹丹在这个冬天,也收到了来自西北大学的温暖。
图为西北大学寄给靳丹丹的“微心愿”礼物。靳丹丹 供图
靳丹丹回忆道,当时的“微心愿”是“给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配音”,没有想到一个月后收到了三只可爱的卡通小熊,到现在,那三只小熊仍被她好好地保存收藏。靳丹丹说,虽然知道这个心愿很难实现,但是,当看到西北大学的哥哥姐姐们对她的鼓励,心中充满了温暖,也有了勇气和自信继续前行。
后来,在读高中时,她加入了学校的广播站,一步一步为自己曾经的梦想继续默默地拼搏、奋斗。
再见,再见!——“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一年的时间短暂而漫长,曾经难忘的支教老师,曾经难忘的新奇、温暖与感动……在初中一别,不知何时还能相见。然而,两年之后,这样的故事又从这里开始!
2019年5月10日,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李玮教授在富平县迤山中学开展“七彩课堂—我对地球知多少”地质学科普知识讲座。西北大学研支团 供图
2019年5月10日,西北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邀请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在富平县迤山中学开展了“七彩课堂—我对地球知多少”地质学科普知识讲座。地质学系李玮教授为高二的学生介绍了有关秦岭的地质学知识。此时,靳丹丹已经成为迤山中学一名高二学生,这次报告中,她再一次看到了“西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这个熟悉的名字,内心充满了亲切。
靳丹丹读高中期间,第20届研支团成员王子琪曾在迤山中学任校团委副书记(兼职)及第二课堂指导老师。在多次学生会及社团活动中,这个漂亮、阳光、乐观的支教老师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靳丹丹收到录取的第一时间,脑海中出现的词就是——“薪火相传”!她马上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董甜老师,“这是我们的约定!”
图为到西北大学报到的靳丹丹。靳丹丹 供图
这个夏天,靳丹丹来到了西北大学,这个她曾经多次听说过的地方,在这里她将度过四年的大学时光。在来到西北大学的第二天,靳丹丹便主动报名了宿舍钥匙发放与登记的志愿者岗位,这或许就是一种“爱的传递”。
对于未来四年的规划,靳丹丹说,想去完成当年的“微心愿”,加入学校的社团锻炼自己。同时,她希望能参与更多的志愿活动,去帮助更多的人。如果有机会,也希望能去支教,去传递温暖、传递情怀,把自己的所学所知带到祖国更需要的地方!
当曾经的邂逅变成重逢,我们才发现,“生命影响生命”不一定是多么轰轰烈烈,却一定是平凡中感悟温情,刻骨铭心中体味别样幸福!(记者李彦龙 通讯员杨萌)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