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12:1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19年8月,我们(南京工业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来到了支教服务地——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黄丹初级中学。2019年10月,我开始参加“送教上门”工作。“送教上门”是学校针对有重度残疾的学生进行的上门教育的教学方式,以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从服务对象的档案里我“认识”了她——刘燕霞,一个16岁本该备战中考的女孩,因为遗传性智力残疾,她无法正常在校学习生活。她家中共有五口人:病重卧床的奶奶、轻度智力障碍的妈妈、二年级的妹妹,以及在镇上煤矿厂工作的爸爸。
第一次见到刘燕霞是个傍晚。我们踏着夜色走进了她家。低矮的平房、狭小的通道、堆满红薯的檐廊、挂着蜘蛛网的房顶,还有家徒四壁的屋子和门口枯败的桃树。
我们走进屋时,刘燕霞和妹妹正围着桌子在写写画画。听到脚步声她们抬起了头看着我们。昏暗的灯光下,我依稀看到她们紧张与羞涩的眼神,还有不知所措的紧张表情。
我们给两个孩子送上了学习用品、牛奶和过冬的御寒衣物。刘燕霞终于放松下来,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高兴地换上了暖和干净的棉袄。
接下来的沟通变得顺利起来。我告诉她,以后每个月都会来她家,和她一起上课一起玩耍。之后的授课,我们从教她握笔姿势开始,手把手教她写字,教她算术,教她唱歌画画,教她认识颜色,教她去认识身边的植物,教她去认识这个精彩的世界......
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方雯手把手教刘燕霞写字。方雯 供图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遇到过很多难题。刘燕霞性格羞涩腼腆,不敢开口说话,也不能顺畅表达自己的想法。上课时候她总是走神或者不自觉去看妈妈,由于智力障碍,她学过的知识无法牢固掌握,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会忘记怎么写,计算题也一直停留在10以内的加减法。不过好在刘燕霞对于音乐、美术、体育的学习兴趣浓厚。在她取得进步时,我们会不失时机地竖起大拇指鼓励她、表扬她,帮她建立起对学习的热情与信心。
在设计课程时,我们结合刘燕霞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送教上门”的教学形式,适当降低文化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增加了自然科学、美术、体育等教学内容,并开始尝试教她学习一些生活技能,以帮助她融入社会更好地生活。
2020年4月,新冠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学校陆续复课。我来到阔别两个月的刘燕霞家里,发现这里发生了大变样。原来杂乱的院子被修整得整整齐齐,院子边缘还扎了一圈篱笆,圈了两块地,里面种着好些蔬菜瓜果;原来营养不良的桃树也被移栽到了向阳处,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由于两个月没来上课,刘燕霞妈妈(轻度智力障碍)已经忘了我们的名字,只知道我们是老师。刘燕霞也怯生生地站在门口,看我们带着口罩不敢靠近,甚至还躲进了里屋。我们的心情变得有些沉重。
但很快,经过短暂的沟通与交流后,我们又熟络起来了。原来,疫情期间,村里派人帮助刘燕霞的家人收拾整理了院子,还送来了米面粮油等。
这时,刚刚躲进里屋的刘燕霞也拿着作业本和笔走出来,指着我高兴地对说:“这个老师以前来过的。”
我心里松了一口气,翻看她递过来的作业本,纸张皱皱巴巴,字迹也有些模糊,但还能辨认出写得是刘燕霞的名字。我对刘燕霞竖起了大拇指,表扬了她在学习、生活上的进步,告诉她:“你做得非常好,这是在给你点赞。”
随后,我给她展示了口罩的用法,耐心教她如何使用口罩、教她正确的洗手方法、教她剪指甲,告诉她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勤洗头、勤洗发、勤剪指甲等等。
日子渐渐过去,夏天悄然而至,在6月的第一天,我们又踏上了送教之路。道路两旁的格桑花迎风摇曳,一直蔓延到刘燕霞家门口。
刘燕霞听到声音,站在院门口来迎接我们了。这一次,她居然穿着合身的新衣服。课后,我夸奖了她的新衣服。她咧开嘴笑着,欢快地和我说:“是爸爸买的。”
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方雯与刘燕霞一起跳绳。方雯 供图
随后,她又指着我的裙子和妈妈说:“穿裙子。”她妈妈拿出两三条连衣裙,一条一条指给我看:“这条是赶场(赶集)的时候给她买的,这条是老师送给刘燕霞的。”刘燕霞抱着裙子很高兴的样子。
见状,我在日历上圈出下次我来送教的日子,告诉刘燕霞七天后我会再来给她上课,并约定好,下次见面的时候我们一起穿裙子。
我期待着和她下次见面的日子,相信她也是!
像刘燕霞这样残疾的孩子,他们住在大山深处,家长没有能力将他们送到外面接受康复训练。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是我们国家最直接、最有效、最温暖的扶贫政策。我们作为这项扶智扶贫工作的践行者,会一直努力,走近这群孩子身边,帮助他们冲破命运的阻碍。给特殊儿童多点爱,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教育的机会,我们走在送教上门的路上。
(作者:方雯,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服务于沐川县黄丹初级中学。)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