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故事 >> 正文

用关爱融化单亲孩子渴望中的顽劣

 

2016-11-18 09:0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每天放学后,高沙窝小学的校园异常寂静,在格外空旷的校园里甚至可以观察到每个孩子的一举一动。他们是住校生。两个月前,看到了一个小丫头放学后在校园里孤身游荡,夕阳余晖的照耀下,高大的教学楼旁,是她瘦小的身影。一只小手触碰着教学楼的墙壁,缓慢的从墙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如那走在悠长而寂寥的雨巷,带着幽怨的姑娘。

  她是我带的学生,一年级二班的小乔(化名)。我还记得那是9月22号的雨后,大概下午六点多,我刚吃完晚饭,遇见了小乔。她长得乖巧可爱,白白的皮肤,弯弯的眼睛,长长的头发,虽然都梳上去了,但不整齐。我问她:“你怎么还不回家啊?”她说:“我是住宿生,不回家。”其实我是不太理解一年级小朋友也要住宿的,爸爸妈妈怎么放心,怎么舍得把他们自己一个人一次留在学校五天。“那你什么时候回家?周六周天吗?”“嗯,李老师你不知道吗,应该是星期五下午回。”“哦,那周五下午你爸爸妈妈就来接你回去吗?”“我没有妈妈,我妈妈不要我了,从我三岁半。”她回答的如此自然,没有一丝犹豫,认真地看着我的眼睛。顿时,我慌了,我不敢看她,装作不吃惊。即便她只是个7岁的孩子,可能还不懂得对于家庭贫困或特殊家庭,别人对他们施以同情、怜悯能给他们的自尊带来多大的压力。“哦,那周五你爸爸自己过来接你啊?”“还有那个阿姨。”我本想转移话题,想听到肯定的答案就跳过,可是此时再一次让我的心咯噔一下,变得沉重,又酸楚。天色有点暗,我仔细打量了一下她小小的身材,那藕粉色的外衣,敞着的拉链,脏脏的,一缕缕的污渍条条清晰可见。这件比她身材大些的外套,沉沉的压在她那瘦弱的肩上,忍不住想蹲下抱抱她,但我没有。

  回到宿舍后,沉重、心疼、难过、复杂各种情绪涌上心头。她现在还这么小,人格意志还没有形成,对社会的认知还没有开始,她现在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样的,以后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我真心希望她可以永远乐观、积极、善良、坚强、勇敢、自信。成长的过程不会抱怨那个破碎的家庭,不会自卑、自闭,不会觉得那是一个障碍,以后会让她难以启齿,不再单纯。

  于是我去小卖店买了一些零食,带上了我自己的十来袋麦片,走进他们的公寓,向宿管和曹主任(一年级二班班主任)打听了一番,了解到住宿生很多都是单亲,有的甚至比单亲更惨,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居多。即便是单亲家庭,他们的爸爸或妈妈也是在外出打工,很少和他们见面,他们都是留守儿童。我买的零食也根本不够分,小孩子们看见吃的都想要,条件好的同学找你要,也没法不给,所以我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一年级二班还有一个小朋友小瑞(化名),他上课很调皮,总是故意讲话,打斗,所以总被我叫去后面罚站。也是那天通过他们班主任了解到,他也是单亲家庭。孩子们总是会把内心渴望被关爱的那一面隐藏在顽劣的性格之下。

  后来我总是会格外关注他俩,可能是因为我总给他们小零食,也可能是因为他们从没有和我这样的大人们交流聊天,他俩越来越喜欢到我宿舍找我,让我陪。我通过和他们的聊天,发现他们的坏毛病,坏习惯。我跟他们说,小朋友不可以做坏事,要做好事。那什么是坏事,什么是好事呢?坏事比如欺负其他同学,偷东西,在同学背后说他坏话,撒谎等等。好事呢,比如你能主动借其他同学文具,其他同学有困难你能主动帮助,能积极打扫卫生,到家也能主动做家务等等。因为特殊家庭的孩子接受父母或监护人的教育少,难免有爱搞破坏、偷东西的劣习。我对他们说,当你在偷别人东西的时候,你以为谁都没有看见,其实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老天爷正瞪着眼睛盯着你呢,老天爷那里有个账本,谁偷了什么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而且你每做一件坏事,他就会给你减一分,而你每做一件好事才加0.5分,所以你必须做两件好事,才可以抵消一件坏事。说道这里,他们瞪大眼睛听得很认真,还给我补充,“我知道,老天爷每天都会给我们记分的,他会算数。”“对对对,就是每天都记的。”我说道。小瑞说他没有牙膏,我说,老师去给你买。他问道,“那用还吗?”我说:“当然要还的,但是不是钱也不是零食,就是我和你们约定好,每周二、周四过来到宿舍找我,向我汇报一下你们今天或者这两天都做了什么坏事,什么好事,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应该怎么解决,怎么做。”他们连连点头。

  我不知道该如何弥补像小乔和小瑞这样的孩子,唯有以青春之名和他们相约,给他们多些关爱,多些陪伴,一个个小零食的分享,一次快乐的游戏,一次耐心的教导,一次恳切的交谈。生活对他们不公,我想我们可以尽己所能的帮助他们,让他们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能有一个无忧无虑快乐的童年。

  坐车时,入睡时,当一切静下来时,有些事会突然想明白。孩子们笑的越无邪,我们爱的越深切,他们喜欢我们来自宁医大的小老师,我们也会把我们认为最好的东西送给他们。支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幸运,对我们支教成员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宁夏医科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李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