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随笔:新时代蓝图绘就 新青年奋进当时

 

2018-10-30 11:0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我曾不止一次地询问自己:新时代青年该怎样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我们的青春该有怎样的模样?青年应该怎么踩上时代鼓点,奏响时代强音?当然,答好这三个问题并非易事,这些有厚度的问题不是在办公室 “致知格物”就可以解答;这些有高度的问题也不是在步行街“兜兜转转”就可以明晰;这些有深度的问题更不是在生活中“走马观花”就可以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想,唯有劈波斩浪、亲自实践,方能答好这一时代问卷。

大堰中学举办百人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刘睿 供图

  幸运的是,我处在一个崭新的时代,乘上了新时代东风,加入研究生支教团,来到朝气蓬勃的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大堰中学,有机会伏案在“基层实践”的“考桌”上,奋力解答命题。到大堰两月有余,“答题”过程虽然曲折,但我对这些命题也有了新的诠释。

  加入研究生支教团,就意味着为人师表,就要做行走的正能量。在支教中育人,在育人中自育,在自育中找到人生目标。这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有的家国情怀,也是新时代青年应该坚守的本源初心。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大堰中学的特色实践育人项目—“百人诵读国学经典”。同学们站在操场上,手持国学经典读物,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伴随着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润人心田。我作为同学们经典诵读的指导老师,不仅陶醉在醇美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也深受同学们一言一行的影响,与他们共同成长。当他们读到“少年强则国强”,我为之振奋;当他们读到“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我为之动容;当他们读到“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我为之感慨。同学们诵读时认真的态度、坚毅的眼神、挺拔的身姿,我看在眼里,刻在心里。“学为人师,行为师范”的师训涌上心头、牢记心间。当然,同学们教给我的还有很多:上课前主动把黑板擦干净、问完老师问题后说声“谢谢老师”……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显精神,育人也是自育、施教更是受教育。在大堰中学我明白了,新时代青年要勤修身、重细节,明白“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我们唯有攻克一个又一个细节,才能锤炼过硬本领;我们唯有在一次又一次修身中,才能树立远大志向、找到为之奋斗一生的人生目标,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刘睿在课堂上。刘睿 供图

  来到乡镇基层,就意味着奉献青春,就要做青春的代言人。在基层中实干,在实干中锤炼,在锤炼中涂抹靓丽青春。这是青春应该有的务实态度,也是青春应该保持的奋进活力。

  2018年是非凡的一年,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018年是关键的一年,乡村振兴计划的纵深推进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心剂。在众多历史节点的交汇期,我有幸来到基层一线,为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确实,近几年农村中小学基础办学条件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有了很大的改善,那么,我们就要将工作触角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教学拓展到生活,因地制宜地开展好教育扶贫。结合学校留守儿童较多的现状,多办主题讲座、建立档案,从生活上关心他们;针对部分同学因家庭环境原因产生厌学情绪的情况,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入“立志向学”的主题教育,结合自身实例,把“为什么要学习”讲通讲透,从源头下手、做根本改变;对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实地走访,认真了解学生需求,融汇学校、社会资源,做好帮扶。课堂教学是本分、课外育人是责任,我们唯有以务实的态度、奋进的活力,落实好每一次定点帮扶、做好每一次“向学教育”,我们才能为学生的成长铺路搭桥、才能为国家脱贫事业添砖加瓦,我们的青春才能鲜活靓丽、奋进无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十届研支团成员在大堰中学补充留守儿童给档案。刘睿 供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十届研支团成员在大堰中学补充留守儿童给档案。刘睿 供图

  处在伟大的新时代,就意味着蓝图绘就,就要做新时代的奋进者。我辈青年要树立与新时代同心同向的人生目标,把握人生际遇,在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擘画人生华章。

  命题解答常做常新,躬行实践永无止境!我坚信,这一年我会交给学生很多;我坚信,这一年学生们会带给我很多感动;我坚信,这一年会让我奋进无悔,为青春动容!新时代,蓝图绘就,奋进当时!

  (作者:刘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服务于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大堰中学。)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