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5 09:3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时光匆匆,一转眼一学期已过,从最初的陌生到离开时的熟捻,感叹时间飞逝。还记得刚来的时候,我总在想山路怎么那么远,要走好长好长时间,一转眼,终于不再需要走这山路了,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坐在电脑前想记录些什么,回忆像过电影般不断涌出,看来我的故事有点长,可能需要慢慢讲。
炎炎夏日,我们来到贵州武警基地参加志愿者培训班,三天四夜,二十人的大房间,没有电的手机,睡不着的时候我总是跑到天台上看星星,一颗两颗……心想时间快着呢,挺挺就过去了,所以严格训练,紧急集合,五分钟洗澡,就都随着时间快快地过去了,走的那天我手里拿着结业证书,坐上开往服务地的汽车,教官出来送我们“一路慢走啊”,我才意识到这一别可能我们再也不会再见。
东北农业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董元。董元 供图
来到服务地,“去下乡!”成了我们几个最“新鲜”的挑战,五天五夜,深度贫困村,泥泞的山路,没有厕所的村庄,起早排队的水源,300多名留守儿童,当我们在废弃的警务室里办起教室,一个两个……第一天80多个孩子挤进了我们的课堂,大大的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第二天孩子们早早抱着凳子来,坐不下就站着听,趴在门外听,80…100…130…最后来了150多个孩子,我们把教室搬到篮球架下。一个佝偻着背黑瘦的老爷爷拉住了我,手里捧着的大白鹅一直往我怀里塞,他带着央求的口吻问我“我是隔壁寨子的,昨天不知道你们上课,今天能不能让我家娃娃来上你们的课,这大鹅给你们”。我这才注意到旁边站着一个怯生生的小男孩,我赶忙让娃娃坐进课堂,谢绝了老爷爷的好意,他抱着鹅一直和我说着谢谢,谢谢老师。
这天晚上我们例行为孩子们放电影,阿哥说“我送你们上山吧”,天公不作美,山里下起了瓢泼大雨,车越往山上开雷声越大,我从没觉得闪电离我那么近。阿哥说“要不别去了,这雨这么大不会有人来的”,我们坚定“要去!约定好的就一定要去!就算没有人来我们也要去”。阿哥说这山上很容易被雷击中,让我们关了手机,车开到一半就开不上去了,我们扣上了帽子,冲!跑到村子的时候每个人都被淋透了,一个光点…两个光点…三个…教室外面挤满一把把大伞,伞下站着一群打着手电筒等我们的孩子,“老师!我们以为你们今天不会来了”。这天结束,我们送孩子们回家,漆黑的道路上都是我们的喊声“不要跑!慢点走!”。整理教室时我才看到孩子留下的纸条,“老师您辛苦了,为了我们让你们的衣服都湿了,谢谢老师”。后来,村里修了路灯,开了超市,整治了卫生,连土路都变得宽阔了,在感叹变化飞快地同时,不变的还是那一声声“老师慢走,一路平安,等你们回来!”
8月末开学季,我来到第三中学,从此我铭记的校训又多了一条“慎独励志 乐学健体”。学校缺一个班主任,我便当起了一个月的九(7)班班主任,“玻璃上的半张脸,董事长,董阿姨”这都是娃娃们送我的“爱称”;“漫画书,魔方,手机”这都是娃娃们送我的“惊喜”;“讲方言,逃学,上课睡觉”这都是娃娃们送我的“挑战”。这一个月来我和娃娃们一起成长。记不住学生的名字,晚自习,我就画座位图,一个一个认人名。搞小动作我就站在教室外和娃娃一起上课,逃课我就节节课来查课点人,不认识老师我就下课前等在教室外问老师娃娃们的情况。学校说,缺一个政治老师,我便拿起教材教辅,开始听课学习,幸好这些年我一直与大政方针“交往”,可教书育人对我来说也并不轻松;学校说,你再教一下微机课吧,我便做起了计划,走进了微机室,从修电脑开始,做起了我的“老本行”。终于,娃娃们愿意相信我,拿着各种科目课本来到办公室问我,带着各种问题来到办公室和我说,我开始收到娃娃们的信,娃娃们也喜欢和我分享青春期的小秘密,我们成了老师,朋友,我也变成了“知心姐姐”。在9月20号,这天三中召开了家长会。因为不会说方言,年级部主任来帮我“翻译”。会后家长们围住我,争相与我交流学生的情况,我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而我也以东农青年的青春形象作为第三中学教师代表接受了龙里县电视台的第一次采访,这是我的风采,也是母校赋予我的荣光。
12月,开始紧张的准备比赛,没日没夜的写材料,准备讲稿,时常白天上课晚上做准备,黑眼圈挂在我的脸上,腰疼肩膀疼成了我的口头禅。我们辗转于讲台赛场之间,时常做梦都是比赛,都是活动,渐渐的我们也因为一些小事争吵。一张张手工书签,一份份宣传折页,陪伴我们度过忙碌的深夜,我们去成都,去贵阳,每个人都紧张的着急上火,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打气,我们正为此做着能做的所有努力,终于我们的努力得到回报,参加的三项比赛都取得好的结果,我们阳光的风貌也出现在了各大比赛、活动、报道,我们团结的队伍也得到赏识,我们的队员也获得认可,对我们来说所有紧张都是值得,所有的争吵都让我们更团结。
这天,我整理了全部资料,从计划到总结,归期将至,娃娃们挤满了办公室,跟着我一路送到校门口,我几次三番回头看向那群娃娃,走了很远都能听得到“董老师,慢走啊!开学见!”
半年来琐碎的生活和工作,也让我们受益匪浅。相比于校园内简单纯粹的师生、同学和朋友人际关系,支教把我们带进了更现实的社会,我们的社交网络趋于复杂,工作中的上级、同事,班级里的老师和学生,支教队里的队友,如何相处,如何沟通,也变成了一种无形的考验。我们开始改变随性的一面,说不上谨小慎微,但还是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此刻我们不单单代表了自己,更代表着我们的团队,我们的东农。正是在一届又一届支教队员们的努力下,我们赢得了各方面的关注、尊重和支持,这个漫长的累积过程让我们懂得珍惜。
队友的陪伴和融洽的团队关系让每个人都不再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怆然。这半年来在上级单位,服务学校,校友多方面的帮助下,我们共同度过了许多爱意满满的日子,人才公寓成了我们共同的家,每个周末我们都会期待相聚,吸引我的不只是美味的聚餐,更多的是围坐一桌时那份淡淡的温馨。感谢服务队里的每一位队员,让我们能够一起快乐的度过这段难忘的时光。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未来的日子我们也将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漫漫”走,让流逝的时光不再飞快,用进步的脚步扎实黔行,志愿的道路还很漫长,感谢学校让我们以东农人的身份将事迹镌刻在西部长廊,我们愿意用双脚丈量这片热土,带着东农赋予我们的气质与荣光,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们的要求和期望,用奋斗书写最美丽的志愿篇章。当你问我“支教可还习惯?”我却只想回答“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篇文章,与以往不同,碎碎念,有些长,请见谅。(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