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研支团:汉彝共说普通话助力脱贫

 

2018-09-25 14:1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25日电(记者 李川)“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文化。我国民族多,幅员阔,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需要依靠普通话。近日,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鲤鱼浩小学开展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推动全校师生群体共说“普通”话。

  寓教于乐:学习普通话也没那么难

班会课,浙江理工大学研支团进行科普式推广学说普通话。 浙江理工大学研支团 供图

  班会课,浙江理工大学研支团进行科普式推广学说普通话。 浙江理工大学研支团 供图

  在鲤鱼浩小学的班会课上,研支团成员以案例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解了“普通话”的奇妙功能,特别是传递了“说好普通话,惠及你我他”的观念。同学们通过绕口令、朗诵课文和互相点评的形式,在玩中学,学中玩。

  实践到位:时时、处处练习普通话

图为鲤鱼浩小学少先队辅导员正在选拔“小小播音员”。 浙江理工大学研支团 供图

  图为鲤鱼浩小学少先队辅导员正在选拔“小小播音员”。 浙江理工大学研支团 供图

  除了宣传推普,服务于鲤鱼浩小学少先队的研支团成员协助开展了“小小播音员”选拔工作。孩子们积极参与,踊跃竞选,通过选手“自我介绍”,少先队辅导员点评的方式,最终产生了20名新一届“鲤鱼浩播音员”。每位播音员的播音任务都不同,播音范围囊括了“美文欣赏”、“故事大全”、“科学常识”、“植物科普”等一系列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丰富日常的生活。

  除了选拔少先队播音员,服务于鲤鱼浩小学的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戢莹琳开设了“播音主持”兴趣班,旨在培养孩子们说准普通话的热情,增强学生上台主持和演讲的信心。据悉,课程将开设两个学期,选拔20名学生,培养内容包括“单字音准”、“词语音准”、“语段音调”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班的孩子们将会逐渐形成“普通话影响圈”,用标准、动听的普通话影响身边人,收获文明悦耳的“交际花”。

  图为浙江大学研支团成员为鲤鱼浩小学兴趣班学生进行“语段练习”专项辅导。 浙江理工大学研支团 供图

  虽然普通话宣传周过得很快,但是推普工作仍在继续。鲤鱼浩小学是彝语风靡的校园,同样也会是普通话遍地开花的校园。浙江理工大学研支团正积极摸索推普方法,因地制宜,因学段制宜,着力推普,延续推普。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支教服务地的孩子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借用普通话这一媒介,绘制代表汉、彝族友谊的交际花,从而助力脱贫抚智工作的开展。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