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絮语:惹你生气的孩子都是最可爱的

 

2017-10-31 09:40: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转眼来到湖南已经70多天,下两周期中考,一年的支教也就过去了四分之一。没有刻意地记名字,直到前几天认得了班上最内向的几个女生,才算是把六十几个学生认全,课堂上可以随心所欲地点名了。两个多月来,曾经被学生气得站在讲台上声音发抖说不出话,曾经逼着从不吵架的自己神色严厉地教训他们,也曾经被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过,无比欣慰。先在这里写下几个小故事,姑且算是半学期的一点回顾吧。

  关于家庭

  我们学校是吉首市比较靠后的中学,在前面还有两所学校,每年中考招生都是它们挑剩了再轮到我们,学生分数线在高中录取线边缘,甚至补录之后会有些本来只能读专科的学生到这儿来。每个班上都有很难管的学生,就像街头会看到的小太妹、小混混。他们在课堂上睡觉或是吵闹,会在晚自习时借口上厕所躲起来抽烟,会在学校里卖东西,为了抢生意而大打出手。

  说实话,我见到他们会有些怕,虽然身为老师,但心底里总是不太敢管,偶尔看不下去做做工作,也只是自顾自地讲些大道理,他们怕是也听不进去。每天不交作业的都是那么几个人,他们自己都放弃了,我尝试了一下,也没太放在心里,毕竟精力有限,能顾好班上想学的学生已经很好了。

  好在支队里有很擅长做思想工作的小伙伴,偶尔也从别的老师那儿听来些故事,慢慢地对他们了解越来越多。

  隔壁班上有个特别顽劣的男孩,在晚自习公然骂脏话顶撞老师,年级主任把他父亲叫来,他走进办公室,看着站得歪歪扭扭的儿子,甩手就走:“这给你们管,反正我是不管的。”

  我们班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孩子,脾气很冲,看起来不太机灵,上课总是趴着睡觉。有一天生物老师上课问他为什么不写作业,他一边扔本子一边骂骂咧咧:“我就是不写。”老师让他站到办公室去,他摔门就走,震掉了门边上的流动红旗。后来老师在办公室问他,“你脾气怎么这么不好,你在家里也是这么跟爸爸妈妈说话的吗?”那么凶,那么高大的男孩子,眼泪啪就掉下来了:“我爸妈离婚了,从小我和外婆一起,现在妈妈找了继父,又想我和他们一起住,我不喜欢他们。”

  班上有个女生,看着很有气场,像是“大姐头”,有一次给她补习,好言好语劝她不要抄作业,她当着我的面嚼着泡泡糖吹了个老大的泡泡。后来有一天玩手机被老师发现,怎么都不肯交出来,兜兜转转扯了好几个谎耗时间。她说,班主任规定缴了手机只能家长来领,可是我爸肯定不会来的,我抽烟他也知道,但从来都不管我。手机被收了,就拿不回来了。

  补录的时候,有位妈妈一瘸一拐地走到教务室,没说几句就眼泪涟涟。她儿子很想上高中,但家里爸爸妈妈都是残疾,又是外地,不能直接减免学费,实在是供不起了。我们劝她,孩子成绩不算好,考大学恐怕困难,要不还是去专科或者早点工作吧。她抽噎着说,孩子想上学,家里怎么样都会让他上,能不能再想想办法啊。后来得知她的孩子就在我们班上,白白净净的小男孩,很懂事,学习还算认真,但有时候不自觉,而且基础落下了太多。

  慢慢地了解到,班上有很多同学来自离异或重组家庭,也有一些家人有残疾或重病。一个是因为父母出门打工,很容易造成家庭不稳定,二是他们也会从事一些危险的工作。当然,还有selection bias,因为家庭的不幸、教育的缺失,他们才会到这样的学校来。平时看着他们打打闹闹,都很开朗,但偶尔会望着远处出神,会显现出执拗,敏感,茫然。他们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有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是对的,自己应该做什么。

  刚来的时候,有些老教师劝我们,生气的时候就想想,这些事情,都不是孩子的错。因为他们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陪伴与教导,是他们的家庭,以前的学校,社会上的朋友,让他们一步一步变成现在的样子。

  关于天赋

  这是两个老教师给我们讲的故事。

  她们过去有一届学生里,有一个因为身体原因,在高一下学期从市里最好的学校转过来的学生。因为不能久坐,她每天九、十点钟才来,听一两节课就走,有时候也不听课,坐在那和同学聊天,玩玩游戏,成绩一直很糟糕。到高三上学期,她突然找到老师,说自己想清楚了,还是要考大学,老师鼓励她说,好,还来得及,其实心里也没什么把握。于是她认认真真开始听课,课下找老师补习问问题。

  一个月后月考,她考了年级第一。

  也就是说,她只学了一个月,超过了我们学校所有的学生。

  高三下学期她身体情况又恶化了,仍然每天只能来一会儿,找老师问问题目。最后整个高中只好好上了大半年课的她高考考了四百多分,而同班有几个从高一一直努力到高三的女孩子,最终只考了三百多。

  说实话,刚来的时候我上课上得很崩溃,很多本来是初中甚至小学就应该掌握的东西还得慢慢给他们补。比如花了好几节课来讲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比如有好一部分同学不会通分,比如班上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觉得数轴上只有整数,甚至我问2可不可以除以-1,讲台下面“不可以”的声音会更大一些。仅就数学来说,他们没有那种对数量关系的感觉,以往只是套公式,套步骤,而没有比较系统的理解。有的同学甚至连26个字母都背不全,更不要说语感,教定语从句也只能分拆步骤让他们来套。

  我跟他们说,你们还没有到要拼智商的时候,比如数学要考100,总分四五百考二本,勤奋些,记住些基本套路就差不多了。但必须承认,即使学校整体水平不高,还是有很大的学习能力的差别。这样的差别,有的来自于先天条件,更多的则是成长过程中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前段时间看到知乎上有人晒了个六岁儿童,能理解微积分,在数论方面也做了不少尝试。我放下手机,改了几本作业,让人不得不慨叹。

  关于兴趣、习惯与信念

  我发现,这里的孩子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其实吧,也都是人之常情,但做了老师之后,好像变得格外挑剔……)

  比如说特别怕困难,晚上特别喜欢整版整版地写字帖,做抄写作业,数学作业但凡难一点,或者明明是会做的,只是因为它是道大题看着难,他们就会直接放弃。

  比如说很爱找借口,也许从小到大在班上都是不讨人喜欢的“差生”,被老师们骂着长大的,他们特别擅长自我批评。“我基础不好”“我就是懒”,说起来特别顺口,让你到嘴边批评的话都说不出来。

  比如注意力不集中,晚自习每过十几二十分钟就开始坐不住,作业上一行还是对的,下一行思绪就不知道飘到那里去了。

  于是开始慢慢地纠正这些习惯,培养起来他们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兴趣,用那些“跳一跳就能够到”的问题,让他们树立起信心。我会和他们说,“你们看,这个公式多神奇,样子多美”,会毫不吝惜地夸奖“太棒了!做得真好!”,会在课上给他们讨论的时间。渐渐地,当我在黑板上写下比较难的题目他们会有期待的神情,最后解出来了会开心地惊呼,课间也会看到三三两两地讨论题目,争论得面红耳赤还打起了赌。

  有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于他们可能很不可思议。我们小时候不经意形成的习惯,对于他们而言就要克服更大的惯性。他们很少被表扬,也觉得自己做不到。让他们慢慢地树立起信心,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也许比学会几道函数和立体几何题要更重要吧。

  哎,每天在学校里待着,总是会想起自己高中的日子。当时的日子还是好呀。虽然隔着磨砂玻璃只能看到一小抹天空,但印象里好像总是开心的,天气也总是很晴朗。那时候的世界是多么简单呀,需要做好的不过是那几张卷子,要奋斗的未来就是那一场考试。和喜欢的人不在一个班都会感觉惆怅,哪想到未来要面对那么多的纠结和分离。所以现在看到他们呼朋唤友地一起去吃饭,看到他们课间打打闹闹,甚至是看到男生女生晚上走回宿舍,偶尔偷偷碰触的肩膀,都很想告诉他们,好好珍惜这样简单的时光呀。

  而这些孩子,不管曾经多让人恼火,也都将是人生里唯一的一届,会见面就喊“老师好”,会信任你、崇拜你的学生们呀。(清华大学第十八届研支团成员 吴彦琦)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