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0 10:4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0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参与到“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中,正式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第12届研究生支教团新增高校。201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派出第一支支教队伍,在重庆城口县建立支教点开展支教服务。2018年7月,8位支教团成员在西藏拉萨、云南鹤庆、陕西陇县的三个支教地进行着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她们依托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多语种特长,用实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当地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对于扎根西部开展支教工作,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我们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只是志愿者中的一小部分力量,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却发挥着微薄却不失力量的作用。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加入到国际性的志愿者组织中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帮助更多的人,同时帮助推进一些项目的实施。比如非洲饮用水净化、在落后地区推广使用卫生巾等等,从改善生活基础做起,减少一些疾病的发生。(郝埼璘,北京外国语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鹤庆分队队长,服务于黄坪初级中学。)
每次看到那些孩子们,我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受。很想尽我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无论是从精神方面还是物质方面。虽然孩子们的年龄还小,但我希望他们的内心变的强大起来,相信自己能够做的更好,用更加美好的心态来面对艰苦的生活。这一年的时间我会用心去支教,真诚和孩子们沟通交流,为孩子们去做一些实际的事情。一切才刚刚开始,这是一件没有终点的事情,我的手中紧握支教的接力棒,希望能够做得更好!(北京外国语大学第二十届研支团鹤庆分队成员李天舒,服务于黄坪初级中学。)
在朵美的支教已有大半个学期,在这里,我懂得了为人师表的真谛。老师说的没错,一个人一年的支教并不能真正地改变服务地的现状。我们需要让孩子们懂得通往成功的路有很多条,也有义务让他们看到知识在通往成功时发挥的巨大意义。我们没有权利替孩子们选择他们的人生,因为选择权终归在他们手里。我们要做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对于做出人生选择的判断力。当然,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引导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好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年的支教确实教不了孩子们太多的知识,教给他们受用终身的为人之道,才是支教的真正意义。(北京外国语大学第二十届研支团鹤庆分队成员王紫轩,服务于朵美初级中学。)
支教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我觉得最难的不是教会孩子们知识,而是如何激发他们想要走出去的渴望。我总是想尽办法,通过给孩子们讲我之前海外游学的经历,或者抽空播放优秀的电影或纪录片,以这种形式向他们展示世界的精彩,激发他们探索的渴望。最令我感动的是我第一次和学生们见面,做完自我介绍后,有一个学生偷偷给我递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也想上北外。”也是不久之前,我才知道这个想上北外,而且分外努力的孩子是困难户。这片土地很美,但是也承载着太多不易。很多孩子读完初中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走进校园。我的到来可能不会改变他们的人生,但是我希望能为他们的未来指引方向。有梦,才有追逐的可能。
即使支教结束,我也会再次来到这里。朵美的一切在我的生命里,将再难抹去。(北京外国语大学第二十届研支团鹤庆分队成员蒋也好,服务于朵美初级中学。)
来陇县支教两个多月了,支教生活时时都带给我新的感悟。而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教师职业自身的神圣使命与沉重的责任;二是学会从他人的命运中审视自己。
支教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适应从学生到老师的一个身份转换。教师的一言一行必然会对学生们产生影响,不论它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短期的或是长远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做到对自己进行高标准、严要求。
除了老师之外,我从这儿的孩子们身上也学习到很多。从他人的命运中审视自己,才发现我的所谓“成功”,其中大半只是因为占有了更多的先天资源。学生中有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外出忙于家庭生计无法兼顾孩子的教育,而留在家里的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也无能为力。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氛围使孩子们的读书学习变得格外吃力。高一的学生选择退学,去外地打工的不在少数。这让我深深地感到自身的渺小与命运的不可抗拒。对于支教志愿者而言,我这一年能做的是有限的。可能这一年所学的单词、语法他们转眼就忘记了,但我仍希望他们可以长久地记住做人的道理。我曾经对孩子们说“人生价值的实现只能靠自己”,而这不仅是在激励孩子们,同样也在激励我自己。它提醒着我,我占有的那些资源,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地回馈给社会。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对孩子们如此,对我们亦是如此。(北京外国语大学第二十届研支团陕西陇县分队队长许澄莹。)
怀揣着梦想与希望,我们来到了这里——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中学,开展一年的支教生活。经过三个月多的历练,我们已然习惯了从青涩学生到一名光荣人民教师的身份转变。“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在教学中,我们始终秉承“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原则,细致耐心为学生们讲解每一个知识点,不断向周围老师请教经验,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己适合这里孩子们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我们也向孩子们传达“知识就是力量”的理念以及根本的立身之道。也许若干年过后,他们已记不清某个知识点,可是还能记住我们传授的某个做人的道理,这就够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总是感染着我,我想,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纯粹温暖的笑容,不会忘记他们的那句“老师好”。因为被需要,所以快乐,因为快乐,所以珍惜。我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因为我们做的事情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在这里,我收获了最真挚的友谊,最纯真的笑脸,也实现了自我挑战。在这里,我感受着这个小县城人们的淳朴,感受着温暖的阳光。我会珍藏这份内心的宁静,沉淀自己,与孩子们共同成长,为筑造他们美好的未来不断努力!(北京外国语大学第二十届研支团陕西陇县分队李兴艺)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来到西藏的这一学期除了教学本职工作之外,我还坚持投身志愿服务工作。这半年里,我曾参与到共青团西藏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志愿工作中,还参加了2018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脱贫攻坚公益计划西藏助学金发放仪式、2018首届跨喜马拉雅自行车极限赛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师专校内,我也加入了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路爱心社,和学生一同组织了物资募捐活动,资助日喀则亚东县康布乡的困难民众。通过一桩桩志愿服务活动,我不断开拓了视野、丰富了阅历,也更加完善、充实了在西藏的志愿服务生活。
如今我在拉萨师专的支教生活已经过半,过去的这半年沉淀与积累不仅丰富了自身的教学工作经历,也充实了对藏族文化的认知,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我对下半年的工作充满了憧憬与期待。(北京外国语大学第二十届研支团西藏拉萨分队队长厉芷扬,服务于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时光如梭、岁月蹉跎,又是一路风尘仆仆、又是一夜星光灿烂、又是一味苦乐酸甜、又是一曲人生凯歌,问世间志愿为何物,只叫人百感交集。——题记
不知不觉已经是进藏第五个月了,我已然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周末跟藏族阿姨一起逛菜市场的时候、跟藏族同事去茶馆喝甜茶吃藏面的时候,都让我有种自己是土著居民的错觉。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努力向他们展示一个更大的世界,告诉他们西藏的层层大山外还有一个广阔、美丽的天地值得去探索,要努力学习,站到更高的平台上去看一看。我不知道我们到底能帮他们多少,但是我们尽力,至少能在他们心里种下一棵希望的种子。虽然一个支教者的作用有限,可支教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爱的影响,爱的传播。这种奉献的快乐会影响着当地的孩子,当地的老师,当地的村民,还影响着身边的朋友。
一个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但我们的存在,不是被淹没,而是与无数泥土聚集一起,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群峰。这样的山峰,能够改变风的走向,能够决定水的流速。当我年老的时候,回望在西藏的点点滴滴,或许有一大堆能够让我感到骄傲的事,让我觉得不虚此行、不枉此生。(北京外国语大学第二十届研支团西藏拉萨分队队员赵晨旭)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