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感悟:我和学生约定 支教路上不说再见

 

2018-06-26 11:3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我是秦子玄,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团成员。2017年7月27日,我在22岁生日的当天与三名同伴来到了支教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第一中学。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离开家庭和母校,开始全新的支教生活,开启了我的人生新篇章。

  滇山云水,斗转星移,转眼一年的支教已进入尾声。回顾这一路上的每一步,有泪有笑,那些不期而遇的人和事,被时光的沙漏过滤,留下满满的收获与喜悦,那些责任、感恩、爱和感动也在青春的天空里永恒,镌刻下成长的印记。

  三尺讲台,尽心浇灌每个梦想

  初来之时,我根据学校安排负责教授高一两个班级的英语课程。然而激动紧张的心绪还未平息,入学考试就给我这个新老师泼了一盆冷水。成绩个位数、试卷像天书的情况不在少数,同时由于当地英语教育资源匮乏,学生从小对英语学习普遍处于放弃状态,上课睡觉、拖拉作业更是成了日常。我开始焦虑,想要改变却不知从何处着手,只能硬着头皮走上讲台,又愈发觉得无力,现实和梦想的差距甚至让我有些心灰意冷,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意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十九届研支团成员秦子玄在勐腊县第一中学为学生上英语作文课。

  图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团成员秦子玄在勐腊县第一中学为学生上英语作文课。秦子玄 供图

  但一两周的时间过去,我和学生们在朝夕相处中很快熟悉起来,信任也在无形中慢慢建立。他们开始在我面前展示出活泼率真的一面,也乐于向我倾诉成长的困惑或是分享未来的梦想。于是我发现学生们并不是所谓的“浑浑噩噩,毫无动力”,相反的,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体育、舞蹈、唱歌、绘画、乐器几乎是人人擅长、样样拿手,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城市孩子一样,雨林深处的他们也对未来有着各色各样的青春畅想,有人想成为短跑运动员,有人想去北京专业院校学习美术,也有人努力练习唱歌跳舞为了能够“出道当爱豆”,他们的梦想有些天真但又是那么鲜活,我开始明白,既然站在三尺讲台之上,就应该尊重孩子们的梦想,用心呵护和浇灌这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引导他们不断成长。

  于是我重拾信心,积极向当地教师请教并和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了解学生的客观能力和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树立信心,狠抓基础”的教学目标。我一方面利用早晚自习为学生放映视频电影,讲解外国文化,安排书法比赛、单词测试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信心;一方面在教学中注重基础,对简单的语法知识细致讲授、反复强调,坚持作业必讲评,每课必答疑,所有的教学课件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亲自制作,并根据考试要求编写了各题型解题思路、各类型作文模板、词汇表等原创资料。

  改变常常伴随着痛苦。每当有学生泄气抱怨“老师,我们英语基础太差了,根本补不上来”或是质疑“背这些单词语法有啥用”的时候,我总会坚定地回答:如果在你们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放弃和否定自己,那又怎么会成功呢?在我日积月累“洗脑”式的强化教学下,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逐渐浓厚,他们开始意识到应当把英语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去严肃对待。我所带的班级由入学考试的年级倒数,一跃稳定在年级前列,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平行班第一、第三的好成绩,这是对学生付出努力的肯定,于我更是最大的幸福和欣慰。

  挑战重重,因为责任所以强大

  全新的气候环境,真正的自立生活,这里的一切都不像我在北京所畅想的那般简单轻松。初到之时,我们对脏污的宿舍一连几天进行“开荒式”大扫除,自己动手修水修电,又经历了虫灾、火灾、雷暴断电等一系列小事故,以为一切终于步入正轨,可种种状况还是随着生活的车轮接踵而来。当地气候湿热,是昆虫成长的绝佳天堂。大到变异的蜘蛛、壁虎、天牛、蚂蚁和不明动物们都成了我们家中的常客,蚊虫叮咬更是日常,最让我备受折磨的是由于个人体质不适应湿热气候,患上了湿疹。一年里几乎每周都要发作,久治不愈,不仅痒痛难忍,还在面部和手臂留下了大片的伤疤,十分难看。顶着烈日徒步去市场买菜、没有热水洗澡、肠胃炎等等大大小小困难和疾病存在于点点滴滴的生活里,成为了支教的小插曲。在教学上,我也时刻经历着挑战,从一开始对英语教学的手足无措,到每天早自习、正课、晚自习的连轴转,再到第一次出考卷、第一次讲录播公开课,每一步对我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成长。第二学期,我又临时接到了担任高一五个班级信息技术老师的任务,然而此前我对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没有丝毫了解,七月会考在即,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又差距悬殊,不少学生还停留在不知道文件夹和复制粘贴的程度,更让我慌乱的是,第一学期好不容易积累的英语教学方法、经验和习惯在全新的电脑课堂上几乎都不能适用,这对我来说着实是不小的挑战。

  坦白说,从前的我是个抗压能力较差、容易焦虑紧张的人,换做以前,这些大大小小的意外可能会让我崩溃半天,但这一年的我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作为了人生信条。蚊虫来了就电蚊拍、蚊香等各种兵器齐上阵,踩虫、拍虫都行云流水;湿疹犯了就总结发病规律,调整作息,增强体质,笑称伤疤让自己变成了斑点狗;烧水洗澡当作是手动淋浴;上吐下泻就夜里去医院打针,第二天恢复了还能继续上课;教学没经验就主动跟着师傅听课、评课,备完课后先给自己试讲一遍;临时转行教信息技术,就利用开学第一周集中学完高中期间所有的教学内容、刷完会考题库,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更新教学方法······

  似乎再大的困难都不足以令我慌乱,反而在这一次次的困难中更加强大起来,这一切的力量都来源于“老师”这个身份。当我第一次真正被别人需要、肩负着别人的希望时,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们期待的目光时,当我看见其他老师刚休完产假就回到班主任工作一线,放弃照顾孩子的时间,在学校陪伴学生的每一次活动、记录学生的每一点成长时,我意识到,既然为人师,就意味着个人的困难再大,也大不过学生的需要;站在讲台上,就意味着个人状态再不佳,也要展现最好的课堂。老师这个职业需要热忱,也要求你必须成为强者,才有资格做别人的引路人。是学生的信任催促我不断进步、做到更好的自己,也是肩上的责任鼓励我坚强乐观、看到更多的潜能。

  美丽傣乡,感恩真情收获成长

  总有一些瞬间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是外乡人,也许是我习惯性在句末加上当地方言语气词时,也许是我不由自主地哼唱傣族小调时,也许是我熟悉而自然地和邻居、门卫甚至小卖部老板打招呼时,也许是我清楚地了解哪个阿婆做的傣族凉拌更有味时,我知道自己已经融入了西双版纳的生活中。其中最令我感恩和珍惜的则是傣乡人们的淳朴善良、真挚热情。

  我的学生们可能不够聪明,又正在叛逆的青春年纪,经常小错不断,偶尔也会让我发火黑脸。可他们会在听到我的嗓音开始沙哑后,主动互相提醒安静下来;会悄悄谋划去广播站点一首我喜欢的歌;会看见我准备打扫机房卫生,就默默帮忙摆好板凳、捡走垃圾;会在校园相遇时,离着老远就灿烂地笑着和我大声问好;会记着我提过的一件件小事;会倒数着我们离开的日子,专门策划一次班级活动为我们送别;会把班里有支教老师任课当成一种骄傲,和其他班的同学炫耀······

  可是在我心里,学生才是我的骄傲,即便他们还是考不到很高的分数,可他们的天真热情让我感动、多才多艺令我钦佩、团结友爱让我欣慰,他们让我看到了青春的美好和多样性。作为老师,我要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为学生传授知识,打开看未来、看世界的窗户;可作为一名支教志愿者,一年的收获和成长远比付出更多。

  一年很短,转眼就到了离别时分,可是我和学生们的约定还很长,我和傣乡老师、好友们的情谊还很长,我们的收获和成长还很长,支教志愿者们届届相传的精神还很长。未来还很长,以后的每一步都值得被期待;梦想还很长,纵使青春逝去也将在铭记里不朽。路还很长,我愿珍存美好、不说再见。

  (作者简介:秦子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团成员,服务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