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6 09:34: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6日电(记者 李川 通讯员 陈立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天,是放风筝最好的时节,为了能够实现扶贫又“扶智”的志愿目标,近日,南京师范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在四川省绵竹市侨爱道行中学与绵竹市特殊教育中心校举办了“借你一双翅膀”活动,不仅与孩子们分享了“风筝”的传说和起源,更带领孩子们亲近自然,放飞自我,感受青春。
古鸢凝旧事,轻语解童心
南京师范大学第十九届研支团在绵竹市侨爱道行中学与绵竹市特殊教育中心校举办“借你一双翅膀”活动。图为志愿者为学生们上风筝文化课。南京师范大学研支团 供图
风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志愿者们为服务地的孩子们开展风筝课,让孩子们在有趣的体验中感受文化,传承经典。“风筝又称风琴、纸鹞、纸鸢。起源于中国,曾是一种通信工具。后来战乱少了,便成了人们祈福的玩物。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志愿者们在带领孩子们玩风筝之前,会讲述了关于风筝的相关知识。“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饰素纸以成鸟,像飞鸢之戾空;翻兮将度振沙之鹭,杳兮空光渐陆之鸿,抑之则有限,纵之则无穷”。这一段段古老的故事让孩子们惊讶不已,他们纷纷称赞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少孩子还表示要好好学习,多读古书,知道更多有关风筝的故事。
稚手绘绮梦,祝福伴春珑
图为学生们在操场放飞风筝。南京师范大学研支团 供图
志愿者们带来了一批崭新的风筝,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等。除了这些五彩斑斓的风筝外,还有一批特殊的白色纸鸢,志愿者分发画笔,让孩子们亲手绘制自己的风筝,并写上祝福的话语。原来,古代人民在每年的春天为了祈求健康平安,都会将灾病写在纸鸢上,放高时剪断线,让纸鸢飘走,象征带走灾病。后来发展成春天的游戏方式,春分日,在风筝上写上祝福,希望天上的神仙看到。
扶智更展翅,天高任翱翔
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孩子们带着自己亲手绘制的风筝来到操场上。他们一手拿风筝,一手握线板,在操场上飞快地跑了起来。很快,孩子们就将载着他们五彩斑斓心愿的风筝放上了蓝天。
南京师范大学研支团成员与与绵竹市侨爱道行中学学生合影。南京师大研支团 供图
扶贫不仅要在经济方面给予帮助,对智力与实践上的帮扶更为重要。本次系列活动,是南京师范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扶智”的重要一环,放风筝不仅充分发挥了孩子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放飞风筝前的古籍解读、故事讲解更是将教育与游戏结合到了一起,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