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钰:在天马山下扛起青春责任与担当

 

2017-06-19 14:3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关爱,应从实际出发时刻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2016年10月9日,一向不善表达的曾祥钰站在中国电信奖学金颁奖典礼的讲台上,作为全国“六有”大学生代表曾祥钰作了题为《让爱从实际出发》的发言,呼吁从实际出发开展关爱服务和支教行动,得到了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的肯定。

  1992年,曾祥钰出生在革命老区江西兴国一个农村家庭,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所以他打小就成了一名留守儿童。2011年,他加入了江西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了一名志愿者,从此,他的生活就和志愿服务紧密相连。6年来,他创建公益组织、发起公益项目、践行公益行动、传递公益能量,始终冲锋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

  在学校,发起并负责的“夕阳知晨”助老和“微爱留守”扶幼两公益项目均获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银奖,影响并带动了许多青年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这之前,志愿者俨然成为了他的一个重要标签;现如今,他又多了一个标签,那就是——支教老师。

  选择:放弃入职,毅然选择西部支教

江西师大研支团成员曾祥钰(右三)与队友走在家访路上。曾祥钰 供图

江西师大研支团成员曾祥钰(右三)与队友走在家访路上。曾祥钰 供图

  2016年,在那个最难就业的毕业季里,他收到了3个就职offer,多个单位向他抛出了入职“橄榄枝”,本来已是践行核心价值观全国个人标兵、江西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的他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但他却说自己是一个普通大学生,想去基层锻炼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在曾祥钰内心深处,大学时经历的那个“一个人的课堂”(即一个学校只有一个老师、一个学生)给他触动很大。所以即使一边是高薪收入、稳定的工作;一边是微薄补贴、艰苦的支教,他也依旧想选择去西部服务。

  有时候,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冲突。当他说出自己要报名支教团的想法时,几乎全是质疑的声音,同学朋友投来异样的眼光,父母亲戚更是坚决反对,他们的不理解和不支持,让他很是煎熬。但当看到江西师大支教宣传册上历届前辈们从繁华的城市到大山深处,用稚嫩肩膀抗住倾颓教室的感人事迹时,他下了决心,努力说服父母,毅然选择了西部,决定放弃入职报名参加支教团,用实际行动延续他作为一名志愿者的初心,在望谟天马山下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担当。

  需要:扶贫支教,时刻服务大山的需要

  2016年7月,曾祥钰来到了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在天马山下开启了为期1年的支教生活,他服务的学校是望谟县第二中学。他认为“支教,应该从实际出发时刻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了解到望谟缺乏语文老师,望谟二中更是紧缺的时候,他虽是非师范类专业的建筑学理科生,但也果断选择了语文科目。在支教学校,他承担高一2个班114名学生的语文教学。因为自己不是专业的授课老师,所以他每堂课都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准备。白天,粘着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同事们的每个授课细节他都记在备课本的备忘录上;晚上,常常一个人在办公室备课到11点,跟高三的师生一起伴月而归;回到住处,还打开电脑,在网上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他认真教学备课、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既做孩子们的语文老师,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也做孩子们的大哥哥,跟孩子们手拉手做朋友,深受学生喜爱,孩子们也亲切的称他为“老曾”。

曾祥钰与队友(右一)入户走访倾听孩子的声音。曾祥钰 供图

曾祥钰与队友(右一)入户走访倾听孩子的声音。曾祥钰 供图

  不论是日常教学,亦或是公益扶贫,他都始终坚持服务大山的需要。教学上,学生作文薄弱,他就额外准备、单独补作文;文言文薄弱,他就从零开始,一个一个讲解知识点。所幸,他的付出得到了反馈。测试中,他教授的语文曾多次夺得全年级第一,一直稳居年级最前列。扶贫上,为了提供更准确的帮扶服务,他经常带领团队下乡村、去学校、进社区开展留守儿童调研,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安全和心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对少数民族而言,学习和心理问题显得尤为严重。于是,他带领团队实施“心馨留守”公益项目,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需要的服务,开设的“心理团辅课”“艺术体验课堂”和“四点半课堂”等主题活动定点实施了8期,有效帮助了望谟第四小学40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看到了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我们感到很欣慰,这也是我们的初衷”,曾祥钰在第5期户外拓展活动结束时如是说。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