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6 14:4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时光飞逝,岁月匆匆。来丹凤支教的时间,就像雨后的一抹彩虹,行路匆匆还来不及驻足观望,就迅速消失在云彩中,让人无法挽留却又分外怀念。
赞誉背后,艰苦朴素
当身边的同学对我们去支教投来赞许的目光时,我才发现,曾以为电视上那遥远的支教,已赫然摆在眼前。就这样,我们六人顶着交大人的光环与赞誉,怀着一腔热血,一份赤诚,来到了丹凤县第一小学支教。
北京交通大学第21届研支团陕西丹凤分队在丹凤县第一小学与校长合影。李城 供图
这里山清水秀,四面环山。九月初,太阳从山上升起的那一刻,我们的支教生涯便拉开了序幕。
刚开始的课堂上,孩子们举手提问,有的孩子说的是方言,沟通难以进行,我们只能请会普通话的孩子当翻译。包括平时学校的小广播播放通知用的都是方言,我们经常面面相觑,不知所云。
这里条件相对艰苦,生活中的繁杂琐事,柴米油盐都需要我们尽心去打理。再加上教学工作的单调繁杂,艰难推进;每天起早贪黑,却又经验不足;还偶尔为不听话的娃娃生闷气,偶尔又被他们可爱的小举动暖化。初来乍到的我们水土不服,心里七上下,脸上冒起了“青春痘”。
支教的这段日子里,其实是既自由又拘谨,既充实又孤独的。小县城里相对落后,缺乏建设,晚上除了备课和上网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和室友买点小酒,晚上趴在阳台弹吉他唱着歌儿,望着黑夜中的星星,似乎成了最大的消遣。也正是这黑夜这星星让我们更好地反省自我,更好地和孤独相伴,更好地克服支教中的困难,更好地磨砺我们的意志品质。
带着赞誉到来的我们,表面上好像是在做一件特别骄傲的事,但实际上我们做的就是当地老师们一直在做的事。他们艰苦朴素,平淡坚守,不辞辛劳,教书育人。而我们,只是他们教学时间轴上短短的一年。
赞誉背后,其实更需要的是当地老师们的艰苦朴素。
我释出拥抱,你热烈奔来
虽然这里条件相对艰苦,但有老师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的辛勤付出,有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大眼睛,所有人共同努力,似乎一切都变得不那么难了。老师选择了孩子们,孩子们选择了老师。苦难的背后,更多的是甜蜜,是希望。
他们会在你上课时,用一双双大大的眼睛盯着你,听你给他讲解数学中的知识。
他们会在你把教室的多媒体修好时发出赞叹的表情,会在你放视频、讲述北京的点滴故事时,露出惊讶的眼神。
北京交通大学第21届研支团陕西丹凤分队成员在给学生上课。李城 供图
他们会在课间把自己画的画,折的小黄鸭、千纸鹤,自己改编的歌词“我真的不自卑,我也不怕黑……”分享给你看。
他们会在疫情期间给你发来诚挚的问候,“老师你在广州一定要记得戴口罩呀,妈妈说那里很危险……”
他们会在你偶尔穿了一件新衣的时候狂吹,“老师你越来越来帅了!”
他们会在教师节给你送上自己做的精美卡片,会在节假日放假的前一天和你说“老师,五一快乐”“端午节快乐……”
他们会在犯错误被批评之后,路上遇见你时依然给你敬个礼,说一句“老师好!”
孩子们可以做的或许非常少,但他们会把力所能及的事都做给你。因为他们百分之百的信任你。他们年龄尚小,需要你的积极引导,需要你告诉他们怎么做是对的。他们童真有趣,需要你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门。他们真诚善良、天真无邪,需要你全心全意的关心与陪伴。
我释出拥抱,你热烈奔来。这样的真心、这样的情谊,就像是平淡日子里的一首歌,温暖了整个校园。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
虽然自己早已成年,但因为可以依靠的人太多,我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可是当来到了丹凤县第一小学支教,听着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孩子们叫着自己老师,好像突然间觉得自己长大了,自己该扛起成年人的担当了。
支教的这一年里,有苦,有甜,有欢笑,有眼泪,更有满满的收获。
因为支教,我看见课堂上孩子们迸发出童真的目光,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成就感、价值感、幸福感。
因为支教,我学会了自立,学会了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学会了承担责任,成为了全新的更好的自己。
因为支教,学校里素不相识的同学成了“患难与共”的战友。我们一起在休息日的周末去周边的景点逛逛,一起吃着某个傻瓜蛋煮的要生不熟的米饭,一起去开会解决一个又一个学校布置的任务……
因为支教,我更加珍惜现有的教育资源,更加明白了教育的意义。来到留守贫困生家里家访,我才真正体会到:他们整齐的校服背后,是杂乱而又狭窄的出租屋;他们活泼可爱的身影背后,是苍老而又迟缓的爷爷奶奶。恍然间,脑袋被猛的一击——教育脱贫,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扶起志向。
因为支教,我了解了中国西部基层的真实情况,体会到了基层工作人员为脱贫攻坚所作的辛苦努力,更明白了时代赋予给每个青年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这是平淡的一年,又是特别的一年。一年不长的时间里,我们都只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然而却在对方心底留下了彼此最为珍贵的回忆。
北京交通大学第21届研支团陕西丹凤分队队员临别时收到学生赠与的礼物。李城 供图
我投之以桃,你报之以李;我们为孩子们支教一年,孩子们让我们自教一生!
很感谢支教的经历。它让我们明白了,支教绝不仅仅是作秀。为孩子们点亮梦想的路上,需要老师们更多的坚守与陪伴。
离别时,回忆起与孩子们这一年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六人泪眼婆娑。“老师,我可以用你奖励的明信片给你写信吗……”“老师,我长大一定会去北京找你的……”
那里很美,山清水秀,一眼望去是遍山的绿色;那里很暖,阳光灿烂,一望无际是朵朵白云。这,就是我们支教过的地方。
(作者:李城,北京交通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陕西丹凤分队队员,服务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