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30 11:01:00 来源: 青海新闻网
2018年8月1日,辛纪元作为燕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和其他两名成员张宸域,邢贺一起来到柴达木,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之旅。
辛纪元和团队成员都是一毕业便选择来西部支教的,他们放弃在他人看来更好的选择,只因为心中怀揣的支教梦想,从燕赵大地到青藏高原,从零海拔地区到海拔2980米的德令哈,成为柴达木路小学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他们脚踏西部大地,为柴达木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绽放出了最美的青春之花!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报名参加支教团的想法很简单,我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西部地区的孩子带来哪怕一点点帮助,一点点影响就足够了。”辛纪元说。现在淡定从容的他,其实在来之前也对自己产生过怀疑,能不能适应西部地区艰苦的环境?能不能战胜青藏高原高海拔对身体的挑战?但迷茫是短暂的,心中的支教梦,“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神圣使命,变成了他披荆斩棘、迎难而上、继续前行的动力。携梦而来,辛纪元为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其他两名成员和辛纪元的想法相同,他们都想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一年中,辛纪元和伙伴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工作,有效缓解了学校教师资源紧缺的压力。教学上,他们承担了学校六个年级的全部科学课程,每周课时18节以上。当有班级缺少语、数、英等学科老师教学时,他们也会第一时间顶上。除此之外,他们还承担了学校办公室、教导处、德育处等的一些行政工作。一年中,他们任劳任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活跃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为学校更高质量开展工作贡献了力量。
春蚕无悔蜡烛有爱
用青春浇灌初心,用行动践行梦想。在德令哈市柴达木路小学有两个地方深受学生喜欢,一个是科学实验室,一个是机器人活动室。
去年8月份刚到德令哈,辛纪元和队员们在团德令哈市委的爱心课堂陪伴留守儿童的时候,接到一个学校认为非他们不可的任务。到底是什么任务呢?来到学校,他们看到一大堆纸箱。“纸箱里是学生科学实验仪器,涉及物理、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应有尽有。这么好的资源被闲置太可惜了。”辛纪元说。说干就干,3个人一边兼顾爱心课堂,一边在学校起早贪黑地干了起来。他们按照学科把实验仪器一个一个地整理好并分类放置。“当看到整齐的实验室最终被我们整理出来的时候,想到学生们开学就能用上,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辛纪元说。
后来学校开学没多久,上级部门给学校配置的机器人就到了。看到机器人,一想到学生可以接触到这么高科技的东西,辛纪元他们很开心。虽然他们之前也没有接触过中小学生机器人,但还是秉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利用工作之余研究机器人课堂设置、教学方法。终于在当年12月,机器人班开课了。因为机器人课单次课程时间不能过短,也不能耽误学生正常上课,所以只能周末上课,就这样他们每周原本两天的休息时间,就变成了一天半。
他们的奉献精神、工作态度、能力带动影响了学校的其它老师,许多老师都表示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学校领导也多次在教职工大会上倡导向他们学习。
在与学校的一些班主任沟通过程中,辛纪元了解到学校里存在许多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他们的学习用品都是老师帮助购买的。眼睛闪闪发光的孩子背后的艰苦生活,深深地戳痛了他的心,这让他想为孩子们做点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他和伙伴们发起“青燕助学一对一帮扶计划”。学校调查、家访学生、发布消息寻找资助人、对接资助人、接收资助款、发放助学金,一连串的步骤让他一忙就是一个月。
活动一发起就得到了燕山大学校内外老师的关注和支持,最终把9600元助学金发到学生手里,这其中有一部分钱就来自他们自身。虽然现在拿的志愿者补贴,回去读书拿的研究生补贴都很微薄,但他们觉得自己节省一点,能帮助一个孩子的求学梦很值得。“可能我们今年帮助的学生不多,给孩子们的帮助很微弱,但我们支教团会一届一届把这个项目做下去,努力帮助更多的孩子们!”辛纪元说。
科技扶志点亮梦想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辛纪元很喜欢的一句诗,他希望孩子们能像苔米一样自信地绽放,不要小看了自己。辛纪元在给孩子们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孩子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小学阶段是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在上课的时候会给孩子们讲我的大学,讲一些科学家、高科技的东西,经常把课堂变成了‘扶志’课堂。我也在学校策划了一些‘爱国主义’、‘四爱三有’、‘树立理想’等教育活动,希望帮助孩子们开阔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引导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辛纪元说。
在学校教授科学课、机器人课的过程中,辛纪元感受到学生们对前沿科学技术的向往与兴趣,便萌生了成立科技课堂的想法。于是他在学校又办起了“青燕科技助梦课堂”,通过网络平台搭建“云课堂”,由燕大师生为支教地学生讲解科技知识、解答科学问题,将大学校园里的有益资源输送给服务地,帮助孩子们开阔眼界、树立理想、追逐梦想。
一年中,辛纪元发挥专长,通过一些科技课努力点亮孩子们的梦想,他指导学生取得了一些让他自豪的成绩:德令哈市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海西州“振兴杯”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一等奖、青海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三等奖等。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有一件事令辛纪元记忆深刻:“准备机器人竞赛的时候很辛苦,学生跟我每天都忙到晚上八点左右,在参加完省科协的比赛后,另一个省教育厅的比赛因为我个人身体及其他一些因素不能参加了。当我告诉孩子们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孩子们被我强制要求早就厌烦了,没想到他们都低头哭了。当时我很心酸也很高兴,我想也许我真的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辛纪元在期待着孩子们成长为参天大树……
虽然现在支教生活已经结束了,但辛纪元还没有着急回阔别已久的家乡,一方面他想把一年忙碌工作没好好看看的青海再看看,更重要的是他想利用这几天再去那些受助学生家里看看,那是他的牵挂。“想家是一定的,但我还是放心不下这几个学生。”辛纪元说。
青春也许可以有很多样子,辛纪元和伙伴们选择了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西部,他们的青春因奉献而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