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家访纪实:入户家访送关爱 精准扶贫暖人心

 

2018-09-29 11:1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为了建立家校互动的沟通桥梁,让“真扶贫,扶真贫”,精准落实助养帮扶项目,助力脱贫攻坚战,9月23日,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到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拐峁山,河东,赵家沟开展第一轮家访工作。

  城关小学

  中秋节的前夕,研支团成员对班里的建档立卡孩子分别进行了家访,他们准备给孩子准备些课外阅读书和学习用具,还有苹果和月饼等。下午放学,我(陕西科技大学研支团成员)与孩子一起从学校出发,爬上拐峁山又走了一会儿就到杨同学的家了。整个家收拾的非常整洁,孩子一回家就开始写今天的数学作业。杨妈妈告诉我,杨同学还有一个哥哥,因为前几年患病花掉了家里的积蓄。家里只有靠爸爸的微薄收入来支撑全家四口的所有支出。对孩子进行作业辅导后我离开了他们家。在回校的路上我想了很多,入户家访,让我更加明白了“建档立卡”的意义。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脱贫致富的勇气,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希望,我一定要尽己所能带给孩子们扎实的基础知识,努力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

  南关小学

  9月20日放学后,我(陕西科技大学研支团成员)和同校田老师带着准备好的一点苹果、月饼和玩具,去往孩子家。坐了四站的公交以后,我们在张家湾下了车,过桥爬坡,绕过几栋房子,我们走进了孩子的住处。为了孩子上学,学生家租住了一个狭小的窑洞,炕占了窑洞一半的地方,剩下的地方放了一个箱柜,一个案板。孩子奶奶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里坐坐。田老师带着孩子到院子里写作业,没有桌子,孩子握着铅笔趴在凳子上,田老师蹲在旁边读着题。

  通过和孩子奶奶的聊天,我才了解到孩子的家庭情况。父亲做生意赔本后失踪,母亲孤身一人远走,哥哥在外地读书,爷爷得了重病在乾坤湾老家看家;而伯伯姑姑家庭条件也不好,无法给予他们接济。奶奶带着孩子,但她有腰椎疾病,不能干重活。孩子奶奶告诉我,她曾不准备让孩子上学了,但处于对孩子的心疼和亲戚们的劝告,她决定让孩子继续上学,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多争取一点希望······听到这里,我的眼泪湿润了眼眶。那一刻,基层支教和帮扶贫困,在我看来意义变得非常重大,也许随手能做的一件小事就能给一个家庭带来一些温暖,也许一点关怀就能让孩子的内心充满阳光。接下来的支教生活里,尽己所能,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教学做起,让孩子们学好知识,让孩子更加自信,让他们的世界里多些美好。

  东关小学

  我们(陕西科技大学研支团成员)抵达延川县东关小学工作已经有半个月了,扶贫工作也在顺利开展。今天,我们去了班里一位情况比较特殊的女孩儿的家里。她是一名兔唇女孩儿,不会说话,听力功能不健全,已经接受过两次手术治疗,但上嘴唇边有一道深深的疤痕。她的奶奶告诉我,孩子今年只有8岁,等到12周岁了,才可以进行接下来的5次手术,还要去种牙。当我问到家庭情况时,孩子的奶奶哽咽着跟我说了详细情况:孩子她爸脚部有残疾,在村委会的扶贫帮助下在村里当清洁工,一个月能有500块钱的收入,孩子的妈妈大脑不清楚,有精神疾病,现在在外婆家养病。孩子还有一个弟弟,姐弟俩的经济收入完全依赖于在外打工的爷爷。她说“娃娃前两次做手术花了10好几万,辛亏现在社会好哩,国家政府现在管咱了,农村医疗合作给了很多钱,我们最后花了2万块钱,要不然手术也做不起”。

  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要对孩子进行力所能及的帮扶。奶奶年纪大了文化水平又低,我尽可能多抽周末时间免费帮孩子辅导作业,在学校里尽量多关注孩子,在班级里叮嘱其他孩子要多多帮助她,保护她,尤其要保护她嘴唇上边的伤疤。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凝聚青年力量,助力精准支教、扶贫!(陕西科技大学第二十届研支团)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