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支教感悟:支教是一场有关成长的“毕业”旅行

 

2018-04-10 11:4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我叫赖成阳,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19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现服务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一中,是高一年级4个班学生的政治老师。

  选择到勐腊这个边疆县城来支教,我主要有这样几个想法:一是想去教书,圆自己一个支教梦;二是想去祖国的边疆走一走看一看,看看那儿现在建设得怎样;三是想去热带地区感受一下不一样的文化与风情,来一次未知的没有计划的“毕业”旅行。正是因为没有计划,全靠自己探索,所以这一年中不期而遇的一些人和事,乃至一些突发状况才会显得弥足珍贵,促我成长。

  初至勐腊

  2017年7月底,我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19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四个志愿者生平第一次坐着卧铺大巴经过十五个小时的车程,从昆明来到了勐腊。

  勐腊地处热带,勐腊县一中又是在小山坡上。我们在学校住的地方后面是一块儿橡胶地,非常适合各种昆虫栖居。曾在这儿支教的学长学姐们告诉我们说,勐腊县一中的宿舍宛如一个“动物世界”。我们来的第一天就感受到了动物王国的朋友们对我们的热烈欢迎,打开房间的第一眼就看到了我们未来一年的室友——壁虎。吸蚊体质的我很快就被咬了几个包;房顶和屋外还有不少蜘蛛网昭示着他们主人的存在;晚上一开灯就会有飞蛾贴在窗户上;下了雨后的窗台会铺满密密麻麻的当地人称为“飞蚂蚁”的生物,甚至还有巴掌大的天牛突然从窗外往你脸上飞。环境的不适让我们一开始就感受到了支教的不易与艰难。

  三尺讲台

  学校给我分配的任务是高一年级四个班共200名学生的政治课教学工作。学校的这种信任,让我有些惶恐,甚至是有些紧张。一是我要唤醒四年前的高中知识的记忆,二是没有过教学经验的我一来就教这么多的学生,我怕课上不好,但我还是接受了这个挑战。

  我还记得我给学生上第一节课的场景:提前五分钟到教室,一直埋着头,一会儿翻下书,一会儿翻下备课本,双手紧握,然后又松开,反复做这个动作掩饰上第一堂课的紧张。当“上课!起立!”被喊出来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终于成为一名老师了。

  然而,教学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我一边努力地模仿着我的高中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一边想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帮助他们理解。我以为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懂了,直到有一天晚上科代表的一个微信打破了我的幻想:“老师,你讲得很好,但是我觉得你讲得太快了,而且用的经济学术语太多,我们有点跟不上。”

  虽然困难很多,但是既然选择了来西部支教,这些挫折本就是应该经历的坎,我不能逃避。于是,我开始想办法。除了教学方式的转变,我会更侧重于跟学生交心。每次考试之后先让他们写一个学习总结,我再有针对性地对每个人进行回复,解决他们学习的困惑,做他们的“知心”哥哥。学习情况落后较多的同学,我用晚自习时间采取一对一的形式,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希望用这种关心他们的方式打动他们。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没有白费。第一次月考,四个班考试成绩分数低的同学有28人;到期末考试时,分数低的同学只有9人。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当然,除了传授知识,我还会经常讲一些大学的故事,讲一些时事热点给学生听。学生也很喜欢跟我讲一些他们内心的想法。有一天晚上,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想听听你的意见,如果我去读一个职业学校怎么样?”这个问题太突然,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毕竟我对职业学校的情况了解的不够深。她还跟我说,她想辍学去读职高,因为她的梦想是唱歌,想去职高学唱歌然后出道做歌手。这是我头一次碰上为学生做人生道路的规划,当时内心很不平静,但还是以一个老师的角度帮她去认真分析。经过向长者和朋友的咨询后,我跟她说:“你先好好学习,把高中读下去,把音乐作为自己的爱好坚持下去,等到考上大学或者职专时,可以参加学校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歌唱比赛;如果真想学唱歌也要通过高考和艺考,考到艺术类院校去,这样会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帮助自己快速成长,但现在辍学很难有出路。”

  这只是一例,我的学生还有想学播音的,想做模特的,想学医的,想当兵的等等,通通都跑来问我,仿佛我能给他们一盏实现梦想的明灯似的。这些问题让我一个学金融的文科生很是为难,但看着他们一双双渴望你给他们引路的眼睛,我又只好硬着头皮去联系一个又一个朋友咨询相关的事项,再给他们一一答复。

  我有的时候很羡慕这里的孩子,比起很多大城市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成绩不算特别优秀,但他们有梦想,并且敢于追梦,这很了不起。

  我一直在思考来支教的意义,或许一年的时间我们确实没有办法去改变很多人考不上大学的现实,但是可以通过我们一些微小的行动去改变他们中的一些人的人生轨迹,或是一次谈心,或是一次鼓励。虽然我时常会因“恨铁不成钢”而生气,但学生的一些举动会让我忍不住感动。高一上学期期末再经历了分科(分理科和文科)后,学生发来一条消息:“老师,你下学期还教我们吧,我选文科就是因为你。”一学期结束,一个学生说:“老师,您这学期辛苦了,谢谢您这么用心,我们还经常惹你生气。”还时常会有学生说:“老师你能不能教我们到高三结束再走。”正是孩子们这些话语,让我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受挫后又一次又一次地爬了起来,不放弃学生中的每一个人,去努力成为带领他们通过学习实现梦想的一盏明灯。

  精准扶贫

  2017年11月,我有幸跟着勐腊县一中的老师参与了一次精准扶贫工作。我们到一个拉祜族的小村落进行扶贫调研。这是我开展支教工作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下基层。

  我们早上七点开车出发,到下午四点才进到村里,期间徒步走了大约3公里。进到村后发现政府正在给这个小村落修房子,但还没修好。

  这个拉祜族的小村子一共有十二个家庭大约六十口人。我们去的时候,村里的青壮年正扛着木头在盖鸡棚,妇人们在筹备晚饭,老人们正坐在山坡上闲聊。

  整个村子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是小学甚至是文盲,他们都不会说普通话;六七岁的孩子之前还送去上小学,现在有的已经不上了;村子里的人过着集体生活,早上九点带着干粮一起去干活,干到下午四五点回来一起吃饭,一天只吃两顿。他们住在小寨子里。说是小寨子,不如说是几个小房子,没水没电,还四处漏风,几十口人要在这些漏风的房子里挤着睡。好在勐腊地处热带气温不太冷,也好在政府帮他们修的房子马上就完工了,他们即将有个避风的“家”。

  我当天的工作主要是协助县一中的老师统计一些扶贫的数据。这个工作让我粗略地感受到了什么叫“精准”。每一家每一户有几只鸡,几只猪,几亩地,种什么作物,劳动力有多少,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贫困;连谁嫁出去了,孩子是否在上学,都要调查清楚,隔两三周再复查;如果没上户口的,还要亲自带他们上户口,给他们提供一些种植的作物和饲养动物的技术,并时时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

  也正是亲身参与了这样的扶贫工作,让我感受到实现全面小康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此刻,我深刻地意识到了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的责任:除了好好学习,还要利用自己的智识与才干为这个社会多作贡献,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收获与成长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一年的时光,宛如一次旅行,有太多的故事和太多的成长。经历了“柴米油盐”的生活考验,体会了当老师的不易,才让我倍加珍惜研究生的学习生涯,让我明白了如何去成为一个更好的学生;来到边疆支教,感受边疆的变化,既让我对祖国感到自豪,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要更加努力,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好。

  “想摘一片,一片绿叶;想写首小诗,一首小诗。告诉你,告诉你,西双版纳总有总有忘归的感觉。”这是西双版纳人人传唱的一首歌——《让我听懂你的语言》。等到离开的那天,我会舍不得西双版纳优美的自然风光,舍不得这里多民族和谐生活的光景,舍不得我的200个学生,舍不得和我一起经历困苦,共度难关的三个战友,舍不得这一年所经历的一切!

  我是幸运的,在我最好的年纪能有机会到祖国的边疆支教一年,奉献青春,磨练自我,这一年的经历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而这一段旅程也让我更加明白了肩上的责任,在未来的日子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负青春不负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19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赖成阳)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