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感悟:真正的崇高来自平凡的责任和坚守

 

2018-03-28 15:4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梨城的春天来得早,三月的季节穿着单衣也不感觉冷。温热的阳光照在身上很惬意,一如这座城市给我的印象。周末总爱到街上走走,沿河看柳,看花开,看见追着爸爸跑的小孩儿,骑车一闪而过的女中学生,还有并肩散步的夫妇。这时我会觉得,这就是我所向往的生活,平实而让人满足。“生活在这里多好啊!”一个东北姑娘,忍不住思乡,却也眷恋着这生活了半年的地方。

  “到了新疆要好好照顾自己啊!” 去年七月分别时,家人的叮嘱好像还在耳边,转眼又要面对新的离别。在梨城的日子,像河水一样静静流过,波澜不惊;可当我离开这里时,定会将这水悉数装进心房,未来每每端详,都会回味起生命里这难忘的一段。

  来新疆支教,我和大家一样,收到来自长辈和师友的溢美之词。而投身教学工作,使我明白,真正的崇高来自对平凡日常的责任和坚守。在实验中学,我被安排担任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科目的老师,恰好和专业对口。“道德老师好!”被孩子们赋予这样一个称呼,我刚开始听了直想发笑,却满心欢喜地和每一个问好的学生点头微笑。是啊,我就这样走上了讲台,成为了同学们的老师。

  “我立志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用人格引领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第一次教职工大会上的誓言,让我的心中涌起无限的感动和喜悦。这正是我来支教的初衷啊。于是诚惶诚恐,于是尽己所能,只为无愧于最初的梦想。我会在办公桌前思前想后地寻求灵感,再伴着轻快的铃声匆匆赶去上课,课后则会埋头于“小山重叠”之中批改作业。这就是我每天工作中几个经典画面,画面转换之中,马不停蹄的时光带我走过春夏秋冬。而最快乐的时候莫过于看到课堂上同学们的积极响应。我不会忘记观看视频时孩子们的凝神专注,不会忘记游戏时孩子们的激动不已,也不会忘记展开谈论时争先恐后举起一只只的小手,更不会忘记得到我肯定的孩子那羞赧的微笑……每当我回想起这些时刻,就会感到作为老师简单而持久的幸福:孩子,也许我所知并不广博,但如果我的某一句话,能够给你带来一点点启发,我便觉得欣慰而满足了。

  “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来到新疆,来到实验中学,与身边的老师们并肩奋战,与结识的孩子们朝夕相处,使我对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拥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人与人的相遇总是偶然而又注定,我珍惜每一个人在自己生命中出现,也希望走进他们的世界。我总是处于这种心境:无时无刻不提示自己明确老师的身份,却又并不感觉自己完全是一个老师。为什么呢?前者出于内心的责任感,后者则是因为一种情境的代入——每天和学生交往,仿佛自己也是他们之中的一员。看着他们读书写字、嬉笑打闹,不知不觉中仿佛重回自己的初中时代,特别希望能作为朋友,多些时间与他们相处和交流。有时学生的一些小变化也会牵动着我的心。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件小事儿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那天下午正上着课,一个男孩忽然情绪激动地哭了起来,大颗泪珠顺着脸颊止不住地流。我见状赶忙走上前去询问情况。“老师,我······我爸妈······离婚了。”男孩断断续续地道出了原因。我一下子感到特别心疼,于是连忙安抚他的情绪,但又要维持课堂,只得一边上课一边有意识地望向他的座位。过了一会儿男孩被班主任老师叫去谈心,直到下课也还没回来。回到办公室,我的心里还是时不时地想起课堂的这一幕,这个孩子现在的情绪如何?家庭中父母的关系会对他产生多大影响?可是我作为科任老师却也并不能略显唐突地去找到他询问详情,所以只能期盼他早点走出悲伤,并尽可能地对他多一些关注,但更希望能帮助像他一样的孩子们分担一些忧愁。正是支教的契机,让我学着以一颗更为敏感的心去体会,去关爱,也去尝试着和身边的人们建立起联系。我也恰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着 “世界与我有关”的含义。

  正如我在开头所说,库尔勒这座城市,带给我熟悉舒适的温暖,让远离家乡的我们,在这里完全没有体会到何为“距离”:从到达的那一天起,这里人们的友好和善良,让我们有种感觉:家就在眼前,家人就在身边。无论是在政府工作的夏天,还是在学校上课的日子,我都感到自己特别幸运。谦逊和善的前辈给予的照顾,使我面对新的环境也不会感到慌乱,在工作中逐渐找到方向;在生活中,更有身边的同事们为我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让我的日常生活舒心而便捷。还有同一屋檐下朝夕相处的室友,带给我无尽的欢笑,留下经久不衰的趣事供我回味……回想起来,这一年里,真的有太多人值得我去感谢,无论是熟识的身边的朋友同事,还是仅有一面之缘的司机和饭馆大姐。梨城水韵动人,而城中一座座桥梁也成为风光。我感到无形之中有一座桥,将我和梨城、和新疆联系起来。桥的一边系着勤劳可亲的人们,另一头系着可爱的学生们,我在中间感受着来自两边的爱和力量,也将这爱和力量向双方相互传递。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对新疆的好,我怎能用几个形容词就道尽?对支教的收获,岂能三言两语即说完?而我最想用一首《这里是新疆》,和自学、自创的舞姿,来描述这里的风景和人们,来记录这一年在梨城的生活。到时候请忽视我不算动听的嗓音和略显笨拙的舞姿,而更希望大家注意到,我发自内心的微笑。在梨城的日子很短,短到来不及一一说再见;在梨城的日子却也很长,长到值得用余生来怀念。(辽宁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张晓曼)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